深夜,宁波舟山港依然和白天一样热闹非凡,数以千万计的货物在这里源源不断地流通。凌晨2点,一艘刚刚结束远洋航行,满载而归的货轮缓缓驶入港口。船长王林和船员们正在进行入港后的一系列工作。
王林所指挥的这艘船名为“中远海运泰晤士河”,是一艘有着9400个箱位的大型集装箱船,于2017年4月正式运营。有着十多年航海经验的王林,正与船员们一起驾驶着这艘巨轮行驶于“海上丝路”的航线上。
靠泊宁波舟山港的“中远海运泰晤士河”轮 海外网 谢明/摄
“我们这艘船现在运营的是远东到南美东的航线。国内挂靠上海、宁波、盐田,然后从香港出去,经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横跨大西洋,然后到达南美东的巴西,在巴西挂靠几个港口以后,南下挂靠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最后到南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然后北上返靠巴西几个港口,之后返航回国。”王林如数家珍地介绍到。“一圈下来有13个星期,对集装箱船来说算是长的航线了。”
海洋无比广阔,同时也充满挑战。为了让船能够安全准时地将货物送往世界各地,船长王林的肩上担负着沉重的责任。
“有问题,找船长。”这是王林反复和船员们叮嘱的一句话。航行过程中,所有的工作总的来说就是三件事——人、船、货。“船长是船舶的总指挥,船上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全部要扛在肩上。”王林说到。
如何团结、管理船员完成任务、如何保障航行安全、如何保证货物顺利运到目的地,这都是船长需要时时刻刻思考的问题。比如,作为这艘“中远海运泰晤士河”轮一大亮点的冷链就是王林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集装箱船的冷箱都是放在舱面上,但是我们这艘船它有三个专门装冷箱的舱,最多可以装1200多个冷箱,比同等尺度的同类型船要更多。”王林介绍到。“我们船上配备有专门的电子电气员,每天会对全船所有的冷箱进行两次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就会根据情况马上修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根据气温等因素对舱内的温度进行调整,尽可能保障水果生鲜之类的货物能够保质保量地运到目的地。”
王林和船员检查冷链设备运转情况 海外网 谢明/摄
除了船上的各项工作,对于王林这样长期生活在海上的海运工作者,还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天气是一大难关。恶劣的天气一方面会让工作人员产生晕船、呕吐等各种生理上的不适,另一方面也会危害船舶的安全航行,造成货物损失,甚至是船毁人亡。因此,要保障船舶安全航行,除了船长和船员们要掌握娴熟的航行技能,还需要高水平的气象预测等技术支持,以及船舶一线和后方的密切配合。
“我们船上自己可以打印气象传真图,同时我们公司也给我们每一条船都配有气象导航。它会根据我们的出发时间以及抵达时间,对中间每个航段的气象情况做一个预报发给我们,然后我们船上就根据它给的气象预报安排航行进程。比如,要是即将遇到一段超过我们承受范围的恶劣天气,我们会根据情况减速或者加速,避开这一段。”王林说到。
除了恶劣天气,远洋的航船还需要经常防范海盗的出没。王林回忆到,在一次途径亚丁湾的航行中,他当时所在的集装箱船周围突然出现了两艘速度很快的小艇。当时所有船员都十分紧张,默默做着防海盗的准备工作,直到航行了一段时间后那两艘船距离较远了,大家才放下心来。
“每次在抵达海盗比较多的区域之前,我们都会组织防海盗演习,进行抵抗、撤离等流程的演练。”王林介绍到。“有一些小船从那边走可以申请护航编队。大型集装箱船因为船速较快、干舷较高,一般比较安全,但如果有需要的话也可以跟公司申请。”
2008年,中国海军向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海域派出了第一批护航编队。迄今为止,已有四十四批护航编队先后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任务,完成了超过1500批船舶护航任务。护航编队的存在,让王林这样的海运工作者心中安全感倍增。
在十多年的航海生涯中,王林见证了中国海运事业的蓬勃发展。2013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提出,王林所在的中远海运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对于这十年来中国海运事业和远洋贸易的变化,王林有着切身体会。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航线、贸易量、港口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王林描述到。“像我们现在跑的南美东航线,还有南美西,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航线的业务量都有所提升。”
“我们这艘‘中远海运泰晤士河’有9400个箱位,当时下水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大型集装箱船了。但是和现在的船比就不算多大。”为了满足远洋贸易不断发展的需要,船舶的体量也越造越大。“我们公司现在最大的船已经超过了24000个箱位,那真称得上是‘海上巨无霸’了。”王林说到。
除了航线、贸易量、船只,“一带一路”还带动了港口的发展,王林现在停靠的宁波舟山港也正得益于此。为了更顺畅地运送日益增长的货物,宁波舟山港的梅山港区近些年着力打造智慧港口。
“我们运用了很多智能化设备,包括远程的桥吊设备、远程的龙门吊设备,还有无人化的卡车等。此外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也在越来越多地应用,比如可视化的码头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堆场设备等。这些智能化的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也得到了我们广大客户和司机等工作人员们的认可。”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党总支书记吴斌介绍到。
忙碌中的宁波舟山港 海外网 谢明/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日常工作与各地的外国同行交流的过程中,王林感觉到除了经贸方面的往来,人文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印象最深的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会讲一些汉语,比如我们打交道比较多的国外的引航员等等,有时候我们聊得开心的时候他们就偶尔说出一两句汉语,比如‘你好’‘谢谢’,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王林说。“还有的外国人会跟我说自己特别喜欢吃中国菜,比如广东菜、北京烤鸭、火锅,还会用筷子呢。”
在忙碌了二十多个小时之后,王林和他的船员们结束了在宁波舟山港的停靠,再次踏上了这条连通世界的“海上丝路”。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间,海上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国家港口航运合作不断深化,货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在无数王林这样的海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海上丝路”正变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通畅。(文/张子旭)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编:庄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