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日夜守护供港水 粤港供水全力保障香港用水安全

2021-06-18 10:28:40来源:南方日报
生成海报
字号:

  今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1964年初,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人挖肩挑背扛、开山劈岭、凿洞架桥,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供水工程。截至目前,东深供水工程已建成并安全运行56年,累计供水量约579多亿立方米,担负着港深莞约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其中包括近80%的香港用水、50%以上的深圳用水、约80%的东莞沿线八镇用水,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莞地区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

  清清东江水,日夜向南流。

  作为工程管理单位,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下称粤港供水)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担当作为,半个多世纪如一日确保对港安全优质供水。

  ●南方日报记者 袁佩如

  为安全供水保驾护航

  东深供水工程利用石马河道,通过八级抽水站把东江水提高46米后注入雁田水库,再开挖约8公里人工渠道注入深圳水库,然后通过钢管输送到深圳三叉河交水点通向香港。石马河是东江支流,原本是由南向北流,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让它变成了由北向南流。“让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是这个工程的真实写照。

  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深圳和东莞经济腾飞而激增的用水需求,20世纪70年代至2003年,工程又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扩建、改造,供水能力提升至建设初期的30多倍。

  “东深供水工程,是老一辈一锹一锹挖出来的,一担一担挑出来的。作为后来者,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供水工程的精神,守护好这条供水生命线。”粤港供水党委书记、董事长郑航桅说。

  经过50多年的锤炼,粤港供水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通过作业精细化管理、材料精细化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规程精细化管理、工器具精细化管理、设施设备精细化管理、现场“5S”管理,引导全体员工规范作业,为安全供水保驾护航。

  为保证供水安全,粤港供水摸索出一套24小时在线监测、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三级监测模式”,取水口设置的在线监测系统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确保第一时间监控到源头的水质是否异常。

  科技创新保障水质

  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粤港供水应用前沿技术对旗岭、金湖泵站16台水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通过3D激光测量仪器提升水泵的安装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坚持自主研发,建成水务行业第一家集中监控和指挥的综合调度中心,拥有世界上先进的自动化监控技术;将相关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到国际前沿水平。

  东江水进入深圳水库前还有一道水质净化关口,那就是生物硝化站。它建于1998年,原是为了净化由石马河天然河道输送来的原水而建造,目前是世界上同类型最大的生物硝化站,日处理能力达400万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竣工后,通过专用输水管道输送到深圳的东江原水水质已经稳定且良好,尽管如此,粤港供水始终保留并维持生物硝化工程的运行,努力让香港同胞都喝上更加优质的“放心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作为新一代东深人,我们将运用高科技手段,日夜守护东江水。”在金湖泵站,47岁的站长陈俊涛介绍了一名“新同事”——智能巡检机器人。这台于2020年6月投入运营的机器人,比人力巡检的功能强大得多。它具备测温和高清摄像两个主要功能,能自动识别报警。“小家伙每天巡检4次,对变压站400多个关键测温点进行测温监控,对站里的表计、油位计等实现图像识别监控,专业又敬业,可爱又可靠。”陈俊涛说。

  走在深圳水库岸边,粤港供水工作人员正乘船取水进行水质采样检测。他们仔细记录着检测设备生成的数据,每个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目前,粤港供水依托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联合创新中心等平台,与国际上前沿的科研机构、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联盟,以项目为载体,支撑技术创新。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粤港供水将一如既往地践行保障供水安全、造福粤港的初心使命,继续按照“一流工程、一流技术、一流管理”的目标全力以赴抓好东深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而在粤港供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粤海水务已快速成长为集原水供应、自来水经营、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务运营商,将继续秉承“安全、求实、创新、高效”核心理念,全力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在粤海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奋力建设全国水务行业标杆企业。”郑航桅说。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