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2)】“‘十二’永远是咱的家人”

2021-04-16 05:07:00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多年以后,王翠华仍然清楚记得秋日的那个傍晚,她把一个痴呆老人领回了家。

1997年的一天,家住安徽省明光市泊岗乡新淮村的施道勇王翠华夫妇,在路边发现一个老人,衣衫褴褛,目光呆滞,浑身直哆嗦。

问他姓啥住哪,老人总是嘟嘟囔囔两个字:“十二”“十二”。

已是深秋,原野上的草木挂上了银霜,如果不管不问,过不了多久,老人不是饿死就是病死。“把他接回家过吧!”王翠华说,“多双筷子的事儿。”

丈夫也是个好心人,点头同意了。

“人家捡金、捡银,你家咋捡回来一个呆头呆脑的‘木头人’?”王翠华成了村里的“怪女人”。

起初,“十二”生活不能自理,吃饭要靠王翠华一勺一勺喂。“十二”随地大小便,王翠华夫妇像教小孩一样慢慢教。“十二”生病了,他们背着上医院。

天气和环境一变,“十二”常常不安、烦躁。一个冬季傍晚,大雪纷飞,他不见了。村里人说,走了就算了,别找了。

“‘十二’是我们的家人,哪能不管?!”腿有残疾的王翠华,一瘸一拐带着家人找了两天,终于把“十二”带回了家。

在王翠华家人细心照料下,“十二”身体越来越好,神志渐渐清楚起来,能进行简单的交流,还能帮着干农活。谁料到,就在这时,家里“顶梁柱”倒了——2013年9月,施道勇没熬过一场大病。

王翠华陷入了困境。“十二”还养吗?她咬咬牙,“养!”

王翠华家的情况引起了村里关注。乡政府和村两委出力,“十二”有了户口,起了新名字——“施道文”,还办了农村“五保户”手续、残疾证,每月能领100元补助。

好心人撮合下,王翠华和同村刘子凤重组家庭。她唯一的条件,就是必须接受“十二”。

刘子凤打心底佩服她,欣然答应:“放心,‘十二’永远是咱的家人!”(本报记者 田先进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16日   第 01 版)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系列报道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1)】东海边,有群姑娘叫“海霞”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0)】“手心手背都是肉!”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9)】夏森的“华服”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8)】“青稞博士”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7)】袁占彪的二次选择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6)】父女接力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5)】“我正陪你回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4)】新疆有个“瓜奶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3)】“只要奋斗日子就不会差!”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2)】草原额吉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1)】“这是李保国在笑呢!”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0)】警报器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9)】英雄拉齐尼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8)】溜索不见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7)】一诺千金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6)】“我们一起干!”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5)】“你瞧俺这好家风!”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4)】“买断”外公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3)】特殊旅客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2)】诚信奶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1)】127本“存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0)】泡菜传奇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9)】“春运母亲”,找到你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8)】尕老汉种树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7)】眼睛长在心里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6)】父亲的心思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5)】爱情天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4】110面五星红旗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3)】“义马”引出的故事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2)】10万颗红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1)】1元厨房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0)】李子走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9)】“人家老张做得对啊!”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8)】这个温暖的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7)】雷锋存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6)】不一样的脚步声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峡谷里那盏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六老汉治沙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中国石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就是啃,也要啃出一条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接力“兰小草”

责编:张荣耀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