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海拔2600米高山上的“倔强”

——记阿坝州理县黄幺妹客栈经营者黄秀英

2020-09-07 18:44:55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以悠久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随着跨省旅游的逐步放开,受疫情影响的旅游市场正迎来新的转机。

“2008年大地震之后,虽然政府给了我们两万块钱的补助,但我们也没搬下山去。”对比十二年前和当下的生活状况,理县黄幺妹客栈经营者黄秀英不禁感叹着周遭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家里真的是很困难,就算下山,我们也买不起房子。”

身为羌族的黄秀英从小就生活在理县城东约50公里,海拔超过2600米的西山村,她经营的客栈也建在这里。

在建起客栈之前,黄秀英基本靠在山坡上种些土豆、白菜、玉米为生,“海拔又高,收成不好,卖不了几个钱,一年的产量也就只够自己吃”。眼看着周边的邻居逐渐搬下了山,自己的生活又依赖于并不肥沃的高山土地,黄秀英“倔强”地留了下来,而这种“倔强”却包含了被迫和无奈。

“我女儿有一只眼睛看不见”。在女儿八岁的时候,黄秀英发现女儿的视力有很大的问题,“当时我把语文书拿过来,给她看两个字,她说看不见。后面叫她看电线,她也说看不见。”

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黄秀英带着女儿赶往170多公里外的成都。当她从省里大医院的医生的口中得知,大约需要七千多块钱的治疗费用时,黄秀英一家如受到晴天霹雳一般。“当时真的是连七百块钱都拿不出来,因此就没有再治了。”一拖再拖,女儿也因此落下了残疾。“我太对不起她了,本来也没怎么给她治。”说到这里,黄秀英不禁落下了眼泪。

原本无人问津的高山荒地,终于迎来了致富生机。2016年8月,西山村的高山上建起了浮云牧场,有力推动了周边贫困户就业创业,开创了理县发展高半山旅游扶贫新模式。

11.jpg

正在清洗土豆的黄秀英。(海外网 李帛尧/摄)

有人的地方就有希望。来浮云牧场的游客越来越多,这里很快便成为了远近皆知的“网红”打卡地,也创造餐饮、住宿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需求。2016年国庆节,黄秀英在当地政府以及亲戚朋友们的支持下,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黄幺妹客栈。

在最困难的时候,黄秀英一家的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上万元对于他们来说那都是天文数字。毕竟是头一次开客栈,这不禁让黄秀英心中还存在一丝忧虑。“当时肯定还是害怕,借了钱,拿什么还呢?”

2016年,黄秀英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只要她肯争气,我们挣的钱就供她。”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环境,为了女儿的未来,黄秀英“倔强”的性格再一次被激发出来,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一次的“倔强”却充满着希望与光明。

22.jpg

黄秀英经营的黄幺妹客栈。(海外网 李帛尧/摄)

黄幺妹客栈的门框上安放着羊头,餐厅和客房的墙壁上装饰着羌绣。从外观上来看,这与在浮云牧场周边其他的几家农家客栈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身为羌族的黄秀英,将自家的客栈按照羌族特色风格,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翻修。

“晚上运气好就看到星星,大家一起挑个锅庄舞,弄个篝火晚会。”除了山区新鲜的空气,晴朗的夜空等和其他客栈共有的环境资源,羌族文化成为了黄秀英家客栈的鲜明特色。“我还把家里的羌族服饰拿给游客穿,他们也很高兴”。来住店的旅客越来越多,其中就有很多回头客。黄秀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我想房子修好一点,比这个还要高档一点。”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黄秀英原本的经营计划。来浮云牧场的游客日渐稀少,收入较往年相比有所下降。曾有考研意愿的女儿在今年大学毕业后,想就近找份工作以补贴家用。但黄秀英还是鼓励女儿去追逐读研的梦想,“我告诉她好好学习,反正我还能干,为了孩子我就辛苦一点”。

随着国内防疫形势的逐渐好转以及跨省旅游的逐步放开,黄幺妹客栈的入住订单正逐渐地多起来。当我们即将下山时,黄秀英操着一口浓厚四川口音同准备在一周后入住的客人进行语音通话。客栈对面的山峰在云雾中逐渐清晰起来,就好比黄秀英“倔强”的性格,坚定地矗立在云海之间。

责编:张振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