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媒体追责海外僵尸肉流入国内:边监等5环节全失守

2015-07-07 04:54:38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字号:

 

     近日,湖南、广西等地海关破获了一批走私冻品案,有的冻品是“肉龄”达到三四十年的“僵尸肉”,不仅触目惊心、令人作呕,最重要的是走私冻肉有可能携带细菌、病毒,危害公众的生命健康。人们不禁要思考,这些来自异国他乡、几十岁“高龄”的冻肉是怎么样逃过层层监管,窜上老百姓餐桌的?如何才能保证跨境食品的安全流通?

  “僵尸肉”上餐桌,谁之过

  “僵尸肉”漂洋过海,到了中国边境,又“几经周折”上了餐桌,从海外到餐桌的环节不少,监管不少,“僵尸肉”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美味佳肴”,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一是边境口岸监管存在漏洞。据相关人员介绍,走私冻品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链条和路径,最常见的是:走私人员在境外低价采购,发至香港拼柜,后发至越南中转,在中越边境的芒街市拆解,再雇佣边民分散将冻品运至广西东兴;或者是将冻品分散藏在其他的物品底下,采用专车运输过境,人货分离运输。

  广西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中越陆地边境全长1300多公里,涉及地区多,监管工作难以到位,走私活动猖獗。边境贸易批次多、品种繁杂,检验检疫任务繁重,逃漏检、夹带、调换进口货物、没有如实申报进口货物等现象时有发生。边境口岸监管漏洞让“僵尸肉”进入到我国境内。

  二是批发市场监管流于形式。走私冻品运到境内后,在广东、湖南等地集散,通过冻品批发市场分销到全国。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红星冷库,每年冻品吞吐量约80万吨,其中来源不明的冻品占到约1/3,即每年约有30万吨的质量无保证的境外冻品通过红星冷库的门面分销到湖南省内及全国各地。

  批发市场准入门槛低,不需要提供产地证明和产品质量证明就可进场销售,质量控制的市场准入制度形同虚设。包装和标识不符合规范,缺乏产地、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质量安全信息不可追溯。安全检测意味着增加批发市场设备和人工的支出,安全检测、检验只是流于形式。批发市场的市场准入、包装、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和检测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这使“僵尸肉”从批发环节顺利进入到零售环节。

责编:赵雪晨

关键词:冻品,僵尸肉,批发市场,美味佳肴,防火墙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