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新时代 >

文化中国行|遇见镬耳屋 打卡有惊喜

南方网 2024-08-15 08:18:13

旗头镬耳屋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

大旗头村也称“郑村”,始创于明嘉靖年间,原名大桥头,是粤中地区典型的以清代镬耳屋群为主要民居建筑的村落,2002年,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群为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至今保存完整。

大旗头村古建筑群的住宅结构基本相同,都是有着镬耳式封火山墙的青砖大瓦房。官帽样屋墙,人称“鳌鱼墙”,又叫镬耳式封火山墙,官帽两耳用厚厚的青砖麻石砌筑,可起到隔火的作用。这种特色山墙象征官帽的两耳,引申为“独占鳌头”的意思,原只有拥有功名的人才能使用,后来在珠三角民居中被广泛采用。

大旗头村人聚族而居,采用粤中地区典型的梳式布局,集民居、祠堂、家庙、府第、文塔、村前广场以及池塘于一体,布局完整。每家每户都采用“三间两廊”格局,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下有草尾装饰,入户门为石框门,上有门罩。每栋古建筑的墙裙至少有40厘米高,且为大石板建造,加强了防潮效果。

上岳镬耳楼群

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上岳古村

上岳镬耳楼群始建于明代,至清中期形成现规模,纵横交错,布局号称“十八里”,结构严密规整,是古村的精华。十八里东南西北四面各建有一个岳楼,岳楼之间围墙相连,五家一邻,五邻一里,每个里呈方形,每里门楼两旁为单间民居,当地称“围水屋”,里与里之间既独立又相通。现存传统民居37栋108座,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其中镬耳楼有13栋,其镬耳楼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广东省内罕见。其中比较出名的镬耳楼是归仁里的四美楼,民间也称“银库”。

“五龙过脊”是镬耳楼民居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位于上岳古村厚元里,前后五座镬耳楼紧密相接,坐东北向西南,每座屋有两个镬耳,从房屋一边望去,屋顶上的5个镬耳犹如五条巨龙首尾相接,故称“五龙过脊”。五龙过脊与其他镬耳楼的不同之处,就是每座民居多一房一廊,共有三廊、一天井、一厅、三房,而且房门只通廊,不通厅。五龙过脊面阔11.7米,总进深46.43米。每座楼面阔11.7米,进深9.2米。

“五龙过阶”也是镬耳楼民居的特殊建筑形式,为清代建筑,位于上岳古村归仁里内,共有一列三座。其特别之处是每座民居的前面一列共有5个开间:归头、厨房、天井、厨房、归头。因5个开间紧密相连,且门阶成一条直线相通,故称“五龙过阶”。每座五龙过阶建筑面积216平方米,高5—7米。屋顶盖小青瓦,龙船脊,清水墙,建筑构造为穿斗式,为典型广府民居风格。五龙过阶的主要作用是防御盗匪,因客房在外、主房在内且只能从正厅进入,而盗匪进入正厅需经过三道门,所以防御较为严密。

潮汕的山墙镬耳端宽度一般为山墙总宽度的五分之一,次要房屋山墙镬耳端宽度一般为山墙总宽度的七分之一,与广府建筑、客家建筑相比要窄一些,镬耳山墙顶端稍高于房屋正脊。山墙面通常先用草根灰做底起线条造型,再用纸筋灰做造型线条面层装饰。

责编:卢思宇、张振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