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在湄洲岛感受‘海上和平女神’的魅力”

——两岸媒体记者共探妈祖文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5-14 05:54:19

图为甲辰年春祭妈祖大典现场。

参加春祭妈祖大典、共同体验妈祖信俗、了解台胞在妈祖故里湄洲岛的创业生活情况……日前,“三月廿三媒体湄洲行”联合采风活动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数十名媒体记者共同探寻妈祖文化,了解湄洲岛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中的实践成果。

走进妈祖故里

精彩酷炫的灯光秀、飘逸灵动的古典舞……4月30日晚,湄洲妈祖祖庙附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守夜庆妈祖诞辰”活动在这里举行。“10,9,8,7……”随着5月1日(农历三月廿三)零时临近,来自海内外的妈祖信众齐声高喊倒计时,迎接妈祖诞辰日的到来。当零时的钟声敲响,千人齐声共唱生日歌,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祖庙上空竞相绽放,将活动推向高潮。

5月1日上午,纪念妈祖诞辰1064周年大会暨甲辰年春祭妈祖大典在湄洲妈祖祖庙天后广场举行。上午10时许,天后广场礼炮齐鸣,旌鼓擂动,编钟奏响。在司仪的主持下,仪仗队、仪卫队就位,歌生、乐生、舞生就位。乐曲声中,主祭人、陪祭人身着传统礼服,遵循礼制,虔诚进谒。随着古乐奏响,舞生翩翩跳起八佾舞,舞姿或曼妙或雄武,表现妈祖舍身济难、慈海护航的精神内涵。

“台湾有三分之二的民众信仰妈祖,妈祖信俗早已融入台湾民众的生活中。”参加大典的台湾台中大庄浩天宫重建主委王经绽表示,两岸同胞共同纪念妈祖诞辰1064周年,不仅是对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而且能增进两岸民众的感情。

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遗。迄今从湄洲妈祖祖庙分灵的妈祖宫庙有1万多座,遍布五大洲50个国家和地区,妈祖信众超过3亿。

体验民俗文化

“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寄平安。”这句莆田民谣生动概括了湄洲女头饰服饰的特征。活动中,来自两岸的部分女记者体验了梳理湄洲女发髻的过程,沉浸式体验当地特色文化。参与体验的记者们表示,湄洲女头饰寓意深刻,体现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元素。

在妈祖信俗传习所,记者们体验了制作红团的全过程。红团是湄洲岛的特色小吃,有豆沙馅、糯米馅等。来自台湾东森电视台的记者林君舫说,红团、妈祖面等当地美食很有特色,外形、口味都有讲究。本次行程她将认真用镜头记录湄洲岛的风俗民情,把精彩的电视画面呈现给台湾民众。

在湄洲妈祖书屋馆,记者们见到了各式各样的妈祖文创产品,大到妈祖塑像,小到零钱包、钥匙扣、手机壳等日用品和各种挂件摆饰。负责书屋馆文创产品的默娘文创设计总监施美英告诉记者,由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台湾妈祖联谊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妈祖文创作品大赛于今年3月开始征集作品,不少台湾选手踊跃参赛。希望比赛能为两岸文创爱好者架起交流沟通的桥梁。

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表示,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传播与传承,对东亚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文交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举办春祭妈祖大典等一系列活动,就是要讲好妈祖故事,打造妈祖文化的国际品牌,提升妈祖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当好妈祖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

共促融合发展

近年来,湄洲岛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围绕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赋予台胞岛民待遇、给予在岛创业就业台胞生活补贴、推动湄台乡建乡创合作……如今,湄洲岛已成为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并获批设立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胞旅游专项落地办证点等。

在湄洲妈祖祖庙圣旨门广场,来自台湾宜兰的台胞王淑华和她的丈夫饶瑞和经营的餐车小卖部出售多种小吃和饮料。王淑华表示,因为妈祖文化的吸引力,她和丈夫选择了在湄洲岛工作生活。在经营餐车之余,她投入不少精力在弘扬妈祖文化上,每天负责多场服务参观者的讲解。“能在妈祖的‘脚下’当志愿者,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很开心。知道妈祖祖庙在哪里,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2019年初,我在湄洲岛开了一家复合式音乐餐厅,游客可以在这里边听音乐,边吃饭喝咖啡。如今,随着各种惠台政策的落实落细,我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目前已经开了6家餐饮店,烧烤、调酒、西餐等一应俱全,多种业态满足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台胞郑雅萍说。

“我在台湾参加过很多妈祖信俗活动报道,这次来妈祖故里特别高兴,在湄洲岛感受‘海上和平女神’的魅力,更深刻地体会妈祖文化中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台湾电视媒体人赖正凯说,媒体可以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让妈祖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记者 柴逸扉 文/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5月14日 第 04 版)

责编:金泳辰、张荣耀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