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会特刊①

海外网 2024-03-04 14:10:41

微信图片_20240304114907.jpg

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领航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本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年来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并摘编其中部分金句,以飨海内外读者。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现在,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5月5日,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2023年11月16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2023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023年4月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今天,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3年7月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23年11月15日,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不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而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我们倡导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我们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04日   第 05 版)


以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

——代表委员热议中国式现代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正义之路。

一年来,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战胜多重困难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请他们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杜明燕——

口岸边城的人气旺起来

满洲里文旅市场去年强势复苏。越来越多游客来到满洲里,走进这座独具魅力的口岸边城。2023年,满洲里接待旅游人数达到80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35亿元。

满洲里地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北端,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主要景点有中俄边境旅游区、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满洲里套娃景区等。

围绕文旅产业发展,我履职以来做了不少走访调研,到重点景区、旅行社了解情况,撰写调研报告,并形成提案。在调研中,我感到,依托中国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文旅消费潜力巨大。基于这样的潜力,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创新开发旅游项目及产品,文旅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我会持续关注文旅产业发展,更好发挥政协委员作用,为文旅企业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为满洲里乃至更多地方文旅市场繁荣发展出谋划策。也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满洲里,感受“东亚之窗”的这份美。

(本报记者  张  枨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

扎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过去10余年实现了量的增长,也迎来质的提升。目前,中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到2.4亿,高校整体实力加快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加有力。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从国家紧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快推进高峰学科建设,加快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产学研协同和有组织科研。同时,引导学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想问题、多思考,主动奔着科学前沿、技术短板做研究、搞创新,以解决“卡脖子”问题、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心全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尽职尽责躬耕教坛、报效国家,稳扎稳打守正创新、强基固本,创新创优扩大开放、增进合作,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新成效。

(本报记者  孙亚慧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位于浙江宁波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的梁弄镇横坎头村,曾经是交通不便、没有产业的贫困村。20年前,这里有句老话——“横坎头横坎头,横看竖看看不到头”。

近年来,余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办法一起想、资源一起用”,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和项目招引。在这一背景下,横坎头村以绿色为底、红色为本,旅游和特色农业“两手抓”,蹚出了一条革命老区振兴的路子,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翻开过去一年的余姚画卷,绿色发展故事可闻可见。创建省级以上低碳试点项目19个,新增三星级以上绿色工厂77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2%、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甬有碧水”考核蝉联宁波各区县市第一……当前,我们正处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造绿色发展的县域样板。

(本报记者  王美华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炼油二部汽(煤、柴)油加氢装置操作工王卿——

让氢能助力交通产业“加速跑”

“计划更换多少台氢能公交车?”“每年氢能用量多少?”——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前,我跑了不少公交场站和加氢站,了解城市公交系统氢能汽车的应用情况。

作为一种二次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优势。我在氢能一线干了20多年,参与了2号加氢装置操作方案切换等项目攻关,在加氢精制、催化重整等方面推动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也在思考如何让氢能实现更多应用,交通运输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领域。

我国氢能交通产业近年来加快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显著增长,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等氢能产业先行发展区。但在长期的实地调研中,我发现氢能交通全产业链市场化程度总体较低,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落地慢,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加氢站受建设运营成本较高的困扰。对此,建议进一步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引导石化、煤炭、邮政、电商配送等行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把更多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多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廖睿灵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拥抱人工智能,抢占产业制高点

人工智能大模型过去一年成为全球技术竞争的新焦点。我认为,中国企业家要拥抱人工智能,提升全球竞争力。为此,360集团坚持核心技术研发,自研千亿参数的认知型通用大模型“360智脑”,首创大模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为国产大模型发展筑牢安全底座。同时,我们还发布了企业级人工智能大模型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关键变量,唯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动原创性突破、前瞻性应用,才能抢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胆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科技企业应充分发挥科创优势,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加快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科技创新,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筑更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本报记者  刘  峣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

种茶种出了致富路

错落有致的徽式小楼、宽阔整洁的水泥大道、游人如织的村中集市、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前,我站在村口看着自己工作了9年的地方,既感慨,又欣慰。

2015年7月至今,我一直在大湾村担任第一书记。我认为,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才能打牢基础,凝聚乡村全面振兴的合力。

大湾村地处高寒山区,有种茶制茶的传统。茶叶品质虽好,但很多村民只能自产自销,形成不了品牌,卖不上好价格。为此,我们在村里兴建现代化茶厂,发展多项特色产业,明确了“山上种养、家中迎客、产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闯出一条致富新路,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如今,很多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回到了村里。精品民宿、直播带货、特色种养……丰富的就业形态让村子热闹非凡,大伙的心气越来越高。下一步,我们将对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丰富茶产业、旅游产业结构,让大湾村走上更宽广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杨俊峰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TCL董事长李东生——

民营企业干事创业劲头更足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我们民营企业家深感责任重大。

民营企业不断发展,支持政策也在持续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去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出更多支持举措,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我们干事创业劲头更足。

TCL始终坚守实业,持续深耕“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整体营收同比增长9%。目前TCL主要产品市场份额已领先全球。2023年TCL电视全球销量达2526万台,居全球第二、中国品牌第一;TCL华星TV面板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二,电竞面板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攻关,推动科技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丁美栋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

山潮水潮赶不上咱村的人潮

“山潮水潮,赶不上咱村的人潮”。这两年,贵州“村BA”“村超”火爆“出圈”,背后是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和体育娱乐的强烈需求。

在贵州,举办“村BA”的台江县台盘村,1100多人中有2/3的村民喜欢打篮球。因举办“村超”而大火的榕江县,30多万人中有近5万人会踢足球、爱踢足球。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需要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也需要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是一名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基层一线采风创作。2023年,为创作报告文学《黔村行记》,我先后赴9个市州、36个县、156个村寨采风调研,到老百姓家走访,目睹了乡村文化生活的热火场景。近年来,我创作的《高原醒了》《天堑变通途》等作品也立足乡土乡情,力求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进一步深入乡村,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推动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文艺活动,真正让群众做主创、群众当主角、群众来主推,提升乡亲们的文化获得感,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出一份力。

(本报记者  宋  爽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

鲁班工坊得到当地民众认可

从印度尼西亚的雅万高铁到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到斯里兰卡科伦坡的港口城……这些年,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我的足迹也沿着“一带一路”延伸。

“一带一路”建设工程管理是我的主要研究领域,鲁班工坊是我近年重点关注的课题。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鲁班工坊在全球2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为当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帮助当地学生提升职业技术能力,成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生动案例。

在我的实地调研中,鲁班工坊为当地民众带来获得感,对我触动很深。在印尼,当地学生告诉我,鲁班工坊教会了他们每天工作都能用上的专业技术;在吉布提鲁班工坊,当地团队提出,不仅要培养当地学生,还想培养本土化的师资力量……更多当地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鲜活注脚。

下一步,鲁班工坊如何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我关注的问题。我也将继续行走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跟随鲁班工坊帮助这些国家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本报记者  高  乔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施乾平——

发挥侨力书写民心相通故事

这段时间,我奔波在几家企业之间进行市场调研。企业朋友常问起:“海外行业标准和国内有什么差异?”“国内企业如何在海外打通经销渠道?”“海外企业回国投资有哪些利好政策?”……作为曾在美国创业并选择回国发展的侨商,我见证和参与了许多国内企业“出海”发展、海外华商回国投资、侨界青年创新创业的历程。看到他们按下海归“快进键”或是迈开“出海”第一步,我很开心。

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华侨华人在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对接海内外创新创业资源、促进民间友好交往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目前,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6000多万华侨华人,他们展现良好精神风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有助于海外朋友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态“润物细无声”地全方位呈现给世界。

期待见到更多高质量项目在海外落地、开花结果,我也将发挥侨力,书写更多民心相通的故事。

(本报记者  高  乔整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04日   第 06 版)


海内外各界点赞中国式现代化——

“一个鼓舞人心的进程”

早春时节,“中国两会时间”开启,吸引着世界目光。

2023年,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2024年,海内外各界期待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华侨华人

“回国见闻让我感受到发展活力”

“回到国内,我最直观的感受是,5G‘冲浪’真快,新能源汽车驾驶真‘丝滑’!”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校长吴昊说,过去一年自己频繁往返于中俄两国,参加国内各类侨界会议、推进筹备已久的中俄教育合作项目、奔赴亲友聚会……“每次回国,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都令我倍感欣喜。”

2023年,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回到祖(籍)国,走亲访友,开展经贸活动,进行文化交流。他们看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生动投射在日常点滴中。

“我在杭州亲历了激动人心的亚运会开幕式,在义乌列车站台亲耳听到了‘义新欧’中欧班列开动的轰鸣声,在西藏感受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氛围,还听闻中国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神舟家族太空接力等好消息。这些回国见闻让我感受到发展活力。”加拿大和合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典奇说。

2023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也成为华侨华人格外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尹学军专注减振降噪技术创新20余年,与团队见证了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强大力量。“30多年前,我到德国留学,当时欧洲的交通建设让我惊讶。如今,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高铁运营里程、地铁里程均居世界第一,相关技术创新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还走向海外广阔市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推动中国产业升级,也有助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尹学军说。

龙年春节,埃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陈建南和全家人回到故乡,看到了比记忆中更动人的风光——村舍被改造成精致民宿,游客络绎不绝。他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家乡的绿水青山,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映照在我们身边的鲜活图景。”

在华外商

“中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创新”

广大在华外商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为14亿多人提供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中国政府给出了方案,并且得到国际赞誉。”辉瑞全球高级副总裁、辉瑞中国区总裁让-克里斯托夫·波恩托表示,中国在稳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定了外国企业与中国加强贸易投资合作的信心。

2023年,霍尼韦尔在湖北武汉投资设立的新兴市场中国总部和创新中心进入第四个年头。该总部在物流零售、智能制造、安全防护、医疗健康、智能生活、大众消防等六大领域实现业务拓展,成为霍尼韦尔在华业务的新增长点。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该总部和创新中心的快速落地、成功发展,离不开中国市场优质的人才资源和产业链配套资源。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许多在华外商纷纷点赞中国科技创新的活力。

“从国家到地方,中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创新。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中国在物联网、数字城市、云服务等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诺瓦瑞斯中国研发总监丹尼尔说。

“中国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这使得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向好。”立邦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钟中林说,中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发展迅速,为在华外商提供了拓展业务的广阔空间。“我们将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助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繁荣。”

“我们对中国美妆行业的韧性和潜力深信不疑。”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欧莱雅将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欧莱雅在中国的业务增长故事就是我们最好的故事之一”。

国际人士

“中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典范”

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国家可以在尊重自身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多哥执政党保卫共和联盟执行书记阿克莱索·阿朝力认为,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等领域发展成绩斐然;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同时,中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典范。”阿克莱索·阿朝力说。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增进世界人民福祉。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扩大进口,为全球贸易增添了活力,让世界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泰国国会前主席、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颇钦·蓬拉军说,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国家实现合作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实施数千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展现中国的国际合作理念,合作成效显著。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同各方的共赢合作也将达到新高度。

英国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中国的大国自信,这种自信源于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也源于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天下情怀和世界观。

法国团结与进步党主席舍米纳德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是当今世界的宝贵财富。

海外媒体

“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的道路不只一条”

多家海外媒体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世界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英国“社会主义中国之友”网站联合编辑卡洛斯·马丁内斯认为,中国正在追求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建立在全球合作基础上的现代化,以共同繁荣为特色、让所有人分享其成果的现代化,强调环境可持续性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的道路不只一条”。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刊文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证明,现代化没有单一的标准,也没有现成的配方,应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国情,走出多样化的道路。中国坚持走这条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阿根廷美洲通讯社社长贝尔娜达·略伦特表示,中国的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更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提高。同时,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造福全人类。“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转化为全人类福祉的故事,值得我们媒体更好地传播。”贝尔娜达·略伦特说。

《俄罗斯报》社长涅戈伊察认为,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为各国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提供更多新机遇,为人类共同发展注入强大新动力。

肯尼亚《星报》网站刊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惠及世界。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全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有利于推动人类进步与世界和谐。中国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强合作。中国秉持“天下一家”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出贡献。(本报记者 严 瑜 高 乔 汪文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04日   第 08 版)

责编:庄鹏泽、姚凯红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