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博览 >

上海市民“打卡留念”邬达克纪念馆

海外网 2024-02-03 06:55:56

1706928321309574.jpg

市民游客在邬达克纪念馆拍照留念。邬达克纪念馆供图

21.png

邬达克纪念馆外景。邬达克纪念馆供图

日前,邬达克纪念馆“阅读建筑”展览进入尾声。自邬达克纪念馆宣布将于2月4日展览结束当天闭馆后,上海市民纷纷前来参观打卡,拍照留念。

据悉,邬达克纪念馆位于上海市番禺路129号,历经近两年修缮,纪念馆于2013年1月8日,即邬达克诞辰120周年当天开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至今已接待观众超100万人次。

建筑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是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1925年,他在上海建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设计了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市三女中等诸多老上海建筑,逐渐成为当时上海颇有名望的建筑设计师。据统计,从1918年到1947年,邬达克在上海设计了百余幢建筑作品,这些建筑也成为了“老上海”的重要组成部分。贝聿铭曾评价:邬达克的建筑过去是,现在是,并将永远是上海城市轮廓的一抹亮色。

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介绍,纪念馆由3层高的主楼与2层高的附楼组成,邬达克曾在此居住生活7年。刘素华和团队刚接手邬达克旧居时,部分屋顶已坍塌,墙壁也漏水发霉,为办好纪念馆,他们多次赴欧洲、北美调研,搜集史料线索以完善修缮方案,丰富展陈内容。

开馆以来,邬达克纪念馆获得“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基地”“上海市科普基地”、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科普创新基地”挂牌,连续举办8届“上海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组织主场展览23个、出国展览3次、赴京展览3次,累计举办论坛、讲座、读书会等活动超326场,助力“邬达克热”与建筑阅读融入上海城市文化。

“闭馆前夕,每天有数千名观众冒雨前来参观,与纪念馆告别。”刘素华说,建筑遗产是上海得天独厚、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阅读上海的重要读本,期待邬达克纪念馆在内的优秀建筑遗产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记者徐嘉伟)

责编:王瑞景、夏丽娟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