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我也开始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华山国际蒙古公司总经理常鹏回忆到。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里,常鹏从一名基层技术员逐步成长为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
“我在马来西亚、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的别克斯坦,还有土耳其等地都参与过项目建设。投过标的就更多了,涉及十几个国家,有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喀麦隆、阿富汗等等。”常鹏细数着这十年间自己遍布世界的足迹。“这些项目主要涉及能源行业,有输变电项目、房建项目,还有一些石油石化项目。”
十年来,常鹏奔波于多个国家地区开拓新市场。“首先是语言,我们需要熟悉当地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和当地人才、资源等进行沟通。第二就是适应当地,像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在做的过程中提出了属地化、本土化的建设,从制度、人员等各个方面适应当地的建设环境。”
2022年,常鹏受公司委派,来到蒙古负责“蒙古原油管道项目”的投标工作。作为蒙古第一条原油管道,蒙方给予了这个项目高度重视。但即便是对于常鹏这样海外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手,蒙古也是一个陌生的市场。这让常鹏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当时是疫情期间,能来的人非常少。我和同事一共两人以及北方国际的团队,我们两个团队用了大概两周的时间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了全面的踏勘调研,从乌兰巴托出发到赛音山达,再从赛音山达一直开到了东方省的最边上,一直开到乔巴山,走了1050 公里。”常鹏回忆到。
常鹏和同事们在调研途中的合影。常鹏供图
尽管已经有了开拓陌生市场的心理准备,但蒙古艰苦的自然条件还是给常鹏等人带来了许多困难。“当时想得挺好的,我想这条件能差到哪去?结果真的是啥都没有。喝口水没有热水,吃个东西没有热的。泡面就是主餐,在野外吹着风就着沙土吃。”
通过实地踏勘调研,常鹏和他的同事们详细地了解了管道建设地点的各方面条件。“管道的路由、当地人采集的价格、社会依托、当地有没有网络、水从哪取、人怎么过、从哪过、大概什么价钱……我们都了解得非常清楚,拿到了第一手资料。最后的踏勘调研报告就有70 多页。”常鹏自信地说到。“当时我们看得非常详细。我们从国内带了GPS。为了了解土质怎么样,我们还特地找来挖掘机试挖了一下。”
凭借这份详尽的调研报告和对现场情况的充分了解,陕建控股集团顺利中标,作为蒙古原油管道项目总承包商北方国际的施工承包方负责该项目第四、第五标段共230公里管线的施工任务。这些调研工作也为工程之后的顺利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到目前为止,4、5标段共230公里的管道已经完成了主体焊接,中国企业的高效也收获了当地人们的认可。
常鹏在工程现场了解情况。 海外网 康杰/摄
“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个师傅告诉我一句话:‘现场保证市场’。我们企业不只是要一直开发新的市场,更要在现场把每个项目做好,有好的口碑,让一个项目带来更多的项目,带来更大的市场。”常鹏说到。
从事海外工作的十年间,常鹏在各个国家切身体会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变化,也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十年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由少到多,合作由比较广泛,到非常深入,项目也越来越精准了,而且促进了很多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很多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福利。”常鹏说到。“我在国外做项目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外国朋友,我能体会到他们对中国越来越认可。”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经历和见证了这一过程的常鹏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和同事们也将继续耕耘,继续奋斗在未来的一个又一个十年。
常鹏和他的同事们。 海外网 康杰/摄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陕建又坐落在西安,所以我们陕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有一种先天优势,也是一种传承。”常鹏说到。“我们认为蒙古是一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市场。我们希望能够在蒙古开发更多的项目,与蒙古一起更好地共建‘一带一路’。”(文/张子旭)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编:陈亚楠、姚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