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丝路青年说(九)|中国基建人构筑数百公里原油管道

海外网 2023-12-28 16:18:47

在蒙古东部辽阔的原野上,一条长达数百公里的管道正从蒙古东戈壁省的省会城市赛音山达市向北延伸。这是蒙古国第一条原油管道,建成后将连接蒙古东北部的油田和位于赛音山达的炼油厂。陕建控股集团的袁绪涛正是该项目建设团队的成员之一。

“每天从早上起来先去和甲方开个会,之后去工地看一下所有机组的安排,晚上5点半左右再从100多公里回来。”袁绪涛盘点着每天紧锣密鼓的工作安排。“每天晚上我们和项目部都有一个会议,开完之后我们几个经理再开个小会。每天晚上都得忙到11点多了。”

2022年,蒙古原油管道项目开始招标。这一项目也吸引了长期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陕建控股集团。“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华山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陕建陕建控股集团境外公司和海外业务的归口管理单位,正积极践行陕建‘大海外’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我们陕建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开拓了32个国家的市场,其中就包括蒙古市场。”华山国际蒙古公司总经理常鹏说到。

在领导的支持和项目团队的努力下,陕建控股集团顺利中标,作为蒙古原油管道项目总承包商北方国际的施工承包方负责该项目第四、第五标段共230公里管线的施工任务。随后,袁绪涛和其他同事便来到了蒙古,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关工作。因为是自己经手的第一个海外项目,袁绪涛为此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但项目地点恶劣的条件还是令他一时间难以适应。

袁绪涛在施工现场指挥工人进行管道下沟演练。海外网 谢明/摄

“之前没在国外工作过,一来到国外这种陌生的环境真不习惯。”袁绪涛说到“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没网、没水、没电,我们需要自己发电、自己拉水,在施工现场吃的饭也需要从主营地或者是从4号营地送过来,工人经常是带着沙子吃饭。”

除了生活条件,最令袁绪涛困扰的当属通讯条件。在广阔的草原上,有信号的地方寥寥无几,这不止给大家的生活造成不便,也对各项工作安排都形成了阻碍。

“没有通信保障,有时我们甚至要开至少50公里的车,就为了说一句话,安排一件事。”袁绪涛描述到。“而且施工地点这边全是土路、草原路,开车也只能开到60迈,每天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在路上。”

在艰苦的条件下,袁绪涛和同事们日夜兼程,一方面推进工程建设,一方面改善工作条件。现在,营地的网络通信、生活、娱乐等条件逐步提升,工人们甚至还建起了一座温室大棚,让他们在人烟稀少的草原戈壁上也能吃上一口新鲜的蔬菜。

除了改善自身生活和工作条件,施工团队还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的利益,在尽力减少对当地人民生活干扰的同时,也争取为当地人民带去更多福利。

当地牧民饲养的羊群从管道旁经过 海外网 谢明/摄

“我们在施工的时候会充分和当地牧民沟通,他们的牛、羊、马等牲畜会经过的地方,我们也会在焊接管道的时候留出相应的通道,尽可能减少对他们的影响。”袁绪涛介绍到。“平常我们也会通过买卖、交流等方式,增进和当地居民的感情,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了我们这个工程的意义以及给他们带来的收入、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也更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

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项目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这也给袁绪涛以及其他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同事们的心理带来了莫大的安慰。“现在整体工程完成了65%。项目是6月12号开工的,到10月22号我们230公里的管道主体焊接已经完成了。”袁绪涛自豪地说到。“咱们的工人师傅们效率特别高,一个焊工一天最少可以焊120米。现在咱们剩下的工序是土方开挖和管道下沟,最后是土方回迁,主要的工作马上就接近尾声了。”

工人在进行管道焊接。 海外网 谢明/摄

尽管条件艰苦,但这样一次海外工作的经历也让袁绪涛收获满满。在这样一项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战略的工程中,袁绪涛也深刻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的福祉。

“以前我没管理过这么大的项目。这个项目造价高、人员分散,需要我们在工作协调安排方面做更多工作,对我这方面的能力也是一个提升。”袁绪涛说到。“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将剩余的工作任务完成好。”(文/张子旭)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编:陈亚楠、姚凯红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