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浙江安吉:

激发非遗活力 奏响“共富之歌”(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6-09 06:14:21

图为安吉县文艺工作者在北京居庸关长城上表演安吉特色竹叶龙。
  潘学康摄

图为吴雅芳展示安吉的鄣吴竹扇。
  吴雅芳供图

扫码查看视频

暮色四合,北京居庸关长城上,伴随激越的《响木舞》鼓点,一连串竹灯渐次亮起;设在烽火台上的茶文化空间里,“安吉白茶手工炒茶制作技艺”非遗大师入围者们展示着安吉白茶手工炒茶、泡茶的技艺,吸引游客驻足品茶;不远处的安吉非遗展示区里,众多安吉民间非遗手工艺人们表演着各自的“独门绝技”;安吉特色节目竹叶龙在各个推介展示区间穿梭表演……近日,中国优秀民间工艺作品特别展暨“民俗里的湖州”·安吉非遗文化长城展示活动在北京举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

安吉是“中国第一竹乡”,是安吉白茶原产地域,更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目前,安吉有县级以上非遗200多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2项,省级13项,市级72项。近年来,安吉县做好非遗文章,激发非遗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同时,在安吉县委统战部(县侨联)的推动下,海外安吉籍侨胞也为安吉非遗文化走向世界积极贡献力量。

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夜幕降临,点点竹灯映照下的居庸关长城,飘荡着一缕缕沁人心脾的茶香。

城楼上,年届六旬的陈达有端坐在一口直径约1米的铸铁大锅前,用手翻拨着已经炒制好的白茶,向闻香而来的游客详细介绍安吉白茶手工炒制的7道工序:“采摘、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收灰干燥,每道工序都有讲究,炒茶人的手感和经验非常重要。”

陈达有的老家在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这座素有“中国白茶第一村”美誉的村子,是安吉白茶的核心产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陈达有便跟随父亲学习炒茶,并在父辈手艺的基础上结合白茶特质不断改进炒茶工艺。如今,他已是“安吉白茶手工炒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这次,我专门带来了父亲传下来的这口铁锅,我们两代人用它炒了60年的茶,希望能让更多人领略安吉白茶的清香。”陈达有指着面前的铸铁大锅对记者说。

在中国优秀民间工艺作品特别展暨“民俗里的湖州”·安吉非遗文化长城展示活动中,陈达有等多名来自安吉的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带着各自的“拿手绝活”,亮相长城。

竹扇、竹刻、竹编、棕编、烙画、畲族彩带……以“竹”和“茶”闻名的安吉县,拥有诸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安吉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安吉有县级以上非遗200多项。其中,以“竹”和“安吉白茶”为元素的非遗项目占多数。2022年11月,包括安吉白茶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每次离家,安吉白茶和鄣吴竹扇是我一定会放进行囊的两件物品。它们既承载着我的乡愁,也是赠送给海外友人的最佳伴手礼。如今,看到家乡的非遗文化‘登’上长城,内心的自豪无以言表。”马来西亚侨胞吴雅芳谈及近期频频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到的活动现场视频,兴奋不已。

吴雅芳的家乡在安吉县鄣吴镇,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里,也是鄣吴竹扇制作技艺的集聚区。“家乡的山上满是竹子,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竹加工产业,其中以做竹扇为多。小时候,大人们忙不过来了,我也能搭把手,帮着穿扇骨、粘扇面。2021年12月,我的叔叔吴建六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如今,他的吴氏扇庄仍在传承发扬这门制扇技艺。”吴雅芳说。令她骄傲的是,鄣吴竹扇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传承百年以上的技艺日益焕发新的生命力。

传帮带共谋振兴路

“如何让非遗传下去、走更远?我们不断尝试非遗产业化,将非遗的文化属性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安吉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潘黎明向本报记者举例称,围绕鄣吴竹扇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鄣吴镇已经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制扇产业链,拥有百余家竹扇非遗工坊,不仅培养了更多非遗传承人,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

制扇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爱兴与扇结缘已有30多年。说到近年来鄣吴镇制扇业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位老扇匠言语间满是欣慰:“目前,竹扇产业已经成为我们鄣吴镇的支柱产业,当地制扇从业人员多达千余人,而且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加入到制扇行业中来。这些年,政府还深挖鄣吴镇作为吴昌硕故里的文化价值,将昌硕文化与竹扇文化相结合,推出相关研学路线,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带火了当地旅游。”

在安吉县,因为非遗而富起来、火起来的,不止鄣吴镇。

安吉县章村镇郎村村是浙北畲族最大聚集地之一。因为地处山区,远离县城,村里不少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在家。这两年,畲族彩带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涂国佳将从外婆那里学来的手艺,免费传授给郎村村的留守妇女和儿童,并将成品带到各个展会以及网络平台销售,帮助村民增收。

“作为土生土长的郎村女儿,我希望能将畲族彩带编织做成村里的一项产业,既让濒临失传的编织技艺传承下去,也带动村里妇女‘编织’出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涂国佳告诉记者,她这次带到长城来展示的畲族彩带中,就有不少出自郎村村妇女、儿童的巧手。

远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安吉籍侨胞李百琴正计划下半年回趟老家。“我近4年没回国了。家人每次给我打电话都感叹说,村里的变化大得不得了,家家户户都盖起楼房,道路干净整洁。现在,大家不仅种茶,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搞旅游、办民宿,挣得多的一家年收入超百万元。我回去肯定认不出来啦!”李百琴说。她是安吉县孝丰镇横溪坞村人,孝丰镇有“千年古城,孝子故里”之称,横溪坞村则是安吉白茶的重要产区,拥有安吉县唯一一家村办茶叶集体企业。

2022年,以安吉白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绿水青山旅居安吉”非遗旅游线路成功入选首批浙江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孝丰镇便是其中一站。近一年来,越来越多游客来到孝丰镇,走进横溪坞村,赏绿水青山,品安吉白茶。“这次回去,我打算好好考察一下村里民宿的发展情况,也准备在老家开一家民宿!”李百琴说。

好故事登上大舞台

安吉非遗文化在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同时,也不断登上更大的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今年5月,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多名安吉非遗传承人与韩国友人“围炉谈茶”,详细介绍安吉白茶的特点、手工炒制工艺等,引发在场嘉宾对中国茶文化的浓厚兴趣。

“多年来,鄣吴竹扇作为展现吴昌硕书画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在海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吴昌硕先生曾孙吴超出国参加文化艺术活动,一定会带上鄣吴竹扇,题词作画赠予国际友人。”吴雅芳介绍,明年是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作为吴昌硕后代,她与家族中的多位长辈正筹划在世界多国举办纪念活动,巡回展示吴昌硕艺术作品。“届时,昌硕故乡的制扇技艺一定会被重点介绍。”

年轻的85后棕编技艺非遗传承人周增方也在为传扬安吉非遗文化做着自己的努力。在长城上,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用棕榈叶编织的一组惟妙惟肖的“动物疯狂迎亚运”作品:蚂蚁射箭、章鱼投篮、蝎子举重、蜻蜓玩滑板……周增方介绍,他还将这些静态的棕编作品拍成了一部动画短片,计划在杭州亚运会前夕上传网络,让关注亚运会的各国友人认识棕编这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

在海外,世界各地的安吉籍侨胞同样不遗余力地扮演“非遗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对外讲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故事。

“6月17日,我们将参加在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举办的多元文化家庭乐活动,并在其中一个展厅集中展现中华文化。除了准备中国舞蹈表演之外,我特意与老家安吉县侨务干部及吴昌硕纪念馆负责人联系,请他们帮忙寄来了安吉白茶和描绘安吉风景的多幅山水画,届时邀请英国友人一边品茶、一边赏画。”英国中华艺术文化中心校长童玉华说。

在海外生活20余年,童玉华始终没有改变喝茶的习惯。“每次喝到从老家带来的安吉白茶,就会勾起童年的美好记忆、想念安吉的茶园竹山。”童玉华说,她还经常以茶交友,将安吉白茶赠送给英国友人。去当地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时,安吉白茶以及相关的非遗文化也是童玉华一定会介绍的内容。

“每次向国际友人聊到家乡安吉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成果,听到他们充满向往地说想去看看,我都特别骄傲。这次,我看到家乡同胞们还在长城上展示了响木舞这一流传在安吉郎村的畲族传统舞蹈,这也是省级非遗项目,非常有特色。今后,我打算在文化交流活动中融入这种安吉特色舞蹈,向国际友人展现更加丰富的安吉非遗文化,讲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安吉好故事。”童玉华说。(本报记者 严 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09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荣耀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