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新业态新模式助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开放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12-06 05:55:43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外贸“稳量提质”意义重大。当前,中小微企业既面临订单减少、成本压力、供应链风险加大等挑战,也面临数字化转型、内外贸一体化等机遇。

从外部环境来看,受地缘政治冲突、世纪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国际物流运输局部受阻风险加大,能源、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明显,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乏力。同时,原有的国际经济关系规则框架面临调整,全球生产和供应网络可能重塑,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中小微企业面临订单减少、成本压力加大等挑战。

从国内环境来看,当前国内疫情多发频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难度有所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贸产业生产配套、物流运输等面临一定挑战。

为了积极推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助推防风险、降成本、增活力。今年以来,伴随RCEP落地生效,中国外贸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持续推进。同时,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等举措的落地,使得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中小微外贸企业市场多元化和创新发展机遇不断涌现。

在此背景下,许多中小微企业积极拥抱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内外贸齐头并进。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也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无论是内贸转出口,还是出口转内销,关键在“转”。从宏观上看,“转”的关键在于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方面实现衔接和创新。从微观上看,“转”的关键在于市场主体“零售”与“批发”如何切换。而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方式正为市场主体提供了“转”的平台和手段。作为稳外贸和内外贸一体化的“生力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为中小微外贸企业解决了部分物流通关、信用风险、结算畅通等渠道和手段,许多拥有高质量产品的市场主体,得以走上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之路。

放眼未来,仍需继续推进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培育贸易双循环中小微企业,持续推动物流和结算畅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稳定中小微企业进出口。

国际层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多边合作协定。同时,深入实施RCEP,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网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小微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国内层面,应高质量建设自贸实验区,持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培育新一批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试点,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推动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良性循环。此外,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完善一体化体系,高效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政策层面,要积极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利用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展销平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多元化市场布局。鼓励各地用好服贸基金等直接融资手段,推动金融信保机构与服贸基金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缓解外向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持续落实减税降费等措施,继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成本。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加大产业链承保规模,精准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为外贸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风险保障,提升抗风险能力。

最后,应继续发展壮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和绿色贸易发展示范区,引导中小微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所所长 许英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2月06日   第 06 版)


责编:侯兴川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