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分别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直面全球问题,回应时代关切,引发广泛关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在这一关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凝聚全球合力、促进共同发展注入信心与力量。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和周边合作”在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承办。近50位中外嘉宾重点就全球发展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指出:“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体现了中国支持全球共同发展的坚定立场,彰显了中国‘立己达人’的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俞子荣认为,全球发展倡议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一是继承和拓展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努力不让任何一国、任何一人掉队;二是跨越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突破现阶段地域性划分南北的治理结构,致力于加强国家间、区域间以及不同多边机制间的发展战略对接,通过增强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等方式不断达成全球发展的新共识;三是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发展合作理念和实践的新贡献。
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中国有主张,更有行动。国家国际合作发展署全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汤瑛表示,一年来,全球发展倡议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已经有超过60个国家加入了“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时,宣布了中方推动落实倡议的32项务实举措,与各国领导人共同推动将全球发展议题重新置于国际议程的核心,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实现路径。全球发展倡议已被写入中国同东盟、中亚、非洲、拉美、太平洋岛国等合作文件。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认为,全球发展倡议在调整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关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发展重新成为国际议程的核心,强调了发展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印度尼西亚驻华公使狄诺·古斯纳迪表示,全球发展倡议是志同道合国家之间的共识,能够加速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导全球发展走向平衡、协调和包容性增长新阶段。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在全球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有效的体制保障、科技创新、广泛的社会动员以及务实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和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推动国际合作和全球共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斯瓦兰·辛格表示,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经验,为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能源价格上升等挑战,全球发展倡议是个很好的选项,可以有效帮助世界应对公共卫生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也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的经济复苏。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9年多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化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有效平台、丰富完善全球治理的创新实践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科学清晰的思想指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规模和质量都在持续提升。”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表示,中国用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强大保障:一是强调开放包容,最大限度结交共建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强调工程和产品质量高标准,同时不脱离实际需要和当地投融资承受能力;三是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坚持正确义利观,要求企业经营行为合规合法。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表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帮助巴基斯坦突破基础设施落后和能源短缺的瓶颈,促进了经济转型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改善了人民福祉。未来,巴中两国将继续密切两国合作,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客座研究员马克·比森表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有能力在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突出作用。绿色供应链和生态保护红线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相关国家的生态系统,中国与国际多边机构一起就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投融资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合规性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性探索。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方面,数字经济的作用非常关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数字经济战略研究室主任高婴劢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创新密集型经济。数字技术不仅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也有利于实现经济普惠发展,这与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十分契合。数字经济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人文等方面,中国深度融合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一些实践探索,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框架提供了良好基础。
“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和机制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张中元表示,制度型开放可以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性开放,有助于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9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可以帮助解决全球共同发展中的一些系统性难题。”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认为,未来,共建“一带一路”需要从4个方面完善发展路径:一是要适应全球发展需求;二是要强化“一带一路”建设韧性;三是要完善系统功能;四是要不断丰富创新实践和合作方式。
再创亚太合作新辉煌
“亚太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和平稳定的环境。一个重要启示就是相互尊重、团结合作,遇到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寻求最大公约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呼吁,新形势下,我们要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亚太合作新辉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表示,当前,亚太地区合作充满挑战,也不乏机遇。一是亚太地区局势总体稳定,维护和平发展是地区国家的主流共识;二是区域合作进一步开放,如RCEP生效为区域开放性合作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地区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表示,近几年,东盟与中国的合作正变得更加聚焦、更加务实,并且推动湄公河—澜沧江流域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
“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地应该相辅相成。东南亚可以成为优先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表示,今年是中国—东盟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双方在妥善处理发展与安全议程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只要加强战略对接与政治互信,就能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很多安全问题也会在发展中迎刃而解。
“2021年,日企在中国直接投资收益率高达15.1%,是全球投资收益最好的。未来,不少在中国的日企仍有扩大在华业务的意愿,依然看好中国市场潜力。”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高岛龙佑表示。
“建交30年来,韩中两国贸易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两国互相投资累计达到2500亿美元,两国人员往来疫情前已经超过1000万人次。”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尚勋表示,未来,韩中需要加强合作,共同为地区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一方面,韩中两国需要升级产业合作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前提,拓展先进高端产业、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韩中两国应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为亚太地区供应链的稳定、市场开放、多边合作而携手努力。
“新中两国友好关系不断深化为全球合作提供了良好范例。”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杨杰生表示,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也是最早一批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未来,新中两国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可以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践行多边主义,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开放的方向发展。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即使在重重危机下,亚太国家只要不断地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并加强区域合作,就能在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中受益。(本报记者 贾平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1月24日 第 06 版)
责编:陈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