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9月6日,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知名跨国企业以百亿欧元加码在华业务,折射出的“中国引力”看得见、摸得着。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全国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到外资668.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35.0%。
中国引力,根植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投资决策并非儿戏。投不投、投什么、投哪里、投多少,是外资企业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的结果。选择中国,外资有充分的理由:一方面,中国经济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延续恢复态势。1-6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59%;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1-6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前8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华盈利可观。多家欧洲跨国企业相继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供应链中断、能源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市场对业绩的贡献尤显突出。拿巴斯夫集团来说,其今年上半年在大中华区实现营业额61.7亿欧元,同比增长11.5%。
中国引力,得益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以及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外商投资法执法检查启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修订扩大;中老铁路跨境物流运能不断提升,开通以来进出口货物已突破百万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达成各类成果1339个,参展企业数量超过上届……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大开放举措接续推进,夯实了外资的信心。
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近九成外资企业对获取经营场所、纳税和市场准入评价“较满意”;近九成外资企业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政策、抗疫助企纾困政策、重大外资项目落地“绿色通道”政策满意度较高。松下控股株式会社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透露,企业计划到2023年底在中国再增加10家“零碳工厂”。此类行动,在外资当中颇具代表性。
中国引力,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作为中国重化工领域首个外商独资项目,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整合的价值链,将连接从基础化学品到消费品的上下游生产装置。它对于中德深化经贸投资合作、携手应对疫情冲击、维护全球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到2030年,该项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望覆盖汽车、建筑、高铁、制药、电子电气、食品包装、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国际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没有中国的全球化不叫全球化”,与中国“脱钩”完全是空谈。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说,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是经过多年探索、磨合、投资建设而成,贸然将其中一环取代不经济也不现实。在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看来,中国一直在做正确的事,继续大力投资有利于发挥经济潜力的领域,因此中长期前景仍然看好。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更是直言:“对很多公司而言,中国都极具吸引力。”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百亿欧元”背后的逻辑十分清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面向未来,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开放发展的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10日 第 02 版)
责编:庄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