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青年求学篇①:我们生于最好的时代

海外网 2022-07-03 08:16:37

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的香港,街灯缤纷,海风轻柔。1997年还身在襁褓的香港孩子,如今已逐渐成为建设香港的中坚力量。25年来,随着一系列两地交流开展,许多香港青年“北上”求学,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的过去、现在与将来都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中。

图片1.png

香港青年黄乐妍(左二)与家人

“香港人怎么能不了解祖国?”

25年来,许多香港青年怀揣梦想赴内地求学,挥洒青春热情,和内地学子结下深厚友谊,黄乐妍就是其中一位。

在黄乐妍儿时记忆中,父母经常讲祖国的故事,比如有优秀的航天员、“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等。然而,上中学时,“通识教育”课程中有一个单元叫“现代中国”,个别老师讲课时刻意放大两地差异,某些反对派媒体也会集中渲染内地负面新闻。父母讲述的故事和个别教师传递的信息相冲突,让黄乐妍萌生了要去内地看看的想法。于是,2014年,黄乐妍通过“中学校长推荐计划”踏上“北上”求学之旅,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深造。

“我在这里体会到家的感觉,很有归属感”,这是黄乐妍对内地学习生活的评价。黄乐妍说,在香港上大学,通常是自己选课排时间表,很难遇到能经常一同上课的同学,而在内地上学,许多课程都是全班同学一起上,更容易建立友情。两地同学过年过节时聚在一起吃月饼、吃粽子、吃烤串,在打排球等社团活动中加强纽带。“你会收获很多像家人一样的朋友,这种情感上的支持是在香港高校很难获得的。”

在内地求学的经历,让黄乐妍对国情有了更深认识,她会将亲身经历与香港的朋友分享。黄乐妍说,也有朋友对内地不太了解,因此每当她放假回港时,都会建议朋友去内地看看。旅游归来的朋友往往赞不绝口“在内地带着手机就可以出门了,刷二维码也很方便。”这时候,黄乐妍会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略尽绵力促进了信息互通,她希望未来更多年轻人成为两地交流的桥梁。“我们香港人怎么可以不了解自己的祖国呢?”

“中国做了外国做不到的事”

求学期间,黄乐妍对内地的发展印象深刻。作为社会学系学生,黄乐妍曾赴十几个城市调研。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她第一次见到沙漠,骑上骆驼。“在少数民族村落,我可以感受到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少数民族的文化及生活习惯都受到了尊重”;而作为志愿者在西安帮助心智障碍人士时,黄乐妍有了新思考,她认为,香港的义工(志愿者)文化和非营利性组织发展相对成熟,来自香港的志愿者们可以和内地志愿者们互通资源和经验,共同进步,“我们都是一家人,要互相照顾”。

图片2.png

黄乐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骑骆驼

2016年的一趟西藏之旅让黄乐妍记忆犹新。她回忆,在当地寻找不同访谈对象时,百姓说出了心里话,“感谢政府帮助我们脱贫”。在她看来,中国在精准扶贫工作上的执行力很强,做到了其它国家做不到的事。中国地方政府会给贫困户做培训,让他们掌握谋生技能,住得比较偏远的贫困户也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过上好日子。

黄乐妍记得,一名西藏自治区扶贫办的选调生曾告诉她,“扶贫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践行人。”这句话让她产生了“我也想为国家做点什么”的想法,她决心未来要尽自己所能贡献于国家所需,选择能助力香港和内地民众生活得更好的职业。

“我们是建设大湾区一份子”

2017年黄乐妍本科毕业之际,适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黄乐妍表示,许多香港青年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毕业后选择留在内地继续深造,抑或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知名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些香港青年选择从事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息息相关的职业。黄乐妍毕业后也选择到在港中资企业华润集团就职。事实证明,香港青年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已成为趋势与潮流。

黄乐妍介绍,她所在企业推出了“大湾区创业培训计划”,为香港青年提供到内地创业的平台。现在已有两支创业团队分别获得100万元创业基金,在大湾区开设咖啡店。未来还将筹备更多不同类型的创业、实习计划。

“大趋势就是越来越多港青想到大湾区落地生根,创造自己的新天地。香港市民对大湾区很期待,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建设大湾区的一份子。”黄乐妍称,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各具特质与魅力,不同领域人才均可寻找到机遇,整个就业生态变得更完善、更全面。

适逢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黄乐妍想对香港的学弟学妹说,生于最好的时代,必须珍惜发展机会。在“十四五”规划中,香港迎来了国际科创中心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新定位,香港青年有能力也有义务为新蓝图贡献智慧,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正处于由治及兴关键时期的香港出一份力。(海外网 杨佳)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姚凯红、侯兴川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