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来。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给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全体学员的回信中强调,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长期友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
回望中非友好关系发展历程,青年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间,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远赴非洲,参与当地的建设与发展事业;一批又一批非洲青年来到中国学习、交流、工作。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非人民肩并肩在茫茫非洲草原上建设坦赞铁路,到1971年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从中国援助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病毒,到非洲国家为中国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慷慨捐款;从中非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到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中非友好交往的无数个动人瞬间里,总能看到中非青年积极踊跃的身影。
习近平着眼中非发展未来,深刻指出“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他多次给非洲青年回信,勉励他们为传承中非传统友谊作出贡献。在中非合作过程中,中国始终重视青年、关注青年,不断开展对非洲青年的友好交流工作,让中非友好的接力棒在青年一代手中不断相传。
青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非盟《2063年议程》提出,要让青年成为非洲复兴的动力。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各类青年人才,提供大量政府奖学金和研修培训名额,助推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提升。
2018年,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对非合作“八大行动”,内容就包括:培养青年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民致富带头人,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设立旨在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的中非创新合作中心,邀请2000名非洲青年来华交流……这些措施都着眼青年、培养青年、扶助青年,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好发展空间。
青年是传承中非友谊的使者。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历久弥新。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习近平动情讲述了一对中国年轻人从小就通过电视节目认识非洲,并在赴坦桑尼亚蜜月旅行、领略当地风土人情后爱上非洲的故事。他指出:“这个故事说明,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只要不断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中非人民友谊就一定能根深叶茂。”在刚果恩古瓦比大学,习近平在与学习中文的刚果姑娘高翔交流时,殷切嘱咐:“希望你们学好中文,作中刚、中非友好事业的接班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寄望于青年。近年来,中非青年交流交往不断加强,中非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不断夯实。在各方努力下,“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中非青年大联欢”“亚非青年联欢节”“中非青年服务论坛”等活动有序开展,搭建起中非青年深化友谊、交流互鉴的广阔平台。近日,非洲伊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为非洲年轻人心目中对非洲产生最大积极影响的国家。
青年是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共同的发展任务,把中非紧紧连结在一起。2021年11月,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四点主张,强调凝聚起中非27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勉励中非青年积极投身中非友好事业,参与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2017年10月,在给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留学生回信时,勉励他们坚持学以致用,行远升高,积厚成器,为推动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谱写新篇章;2018年8月,在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时,期待中非青年为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在给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全体学员回信时,希望他们传承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在中非传统友谊不断深化、中非务实合作不断拓展的今天,中非青年已成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有更多机会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非关系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非有志青年共同接续奋斗。愿中非青年携手同行,推动中非友好永续向前,薪火相传。(作者为本报评论员严 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15日 第 01 版)
责编:闫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