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176455例,波及29个省份。
我国这种多点散发的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新的变异株又出现了,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对于大家关心的许多问题,4月6日下午,多位专家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最新研判。
问题一:近期我国多点散发的情况持续存在,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多久?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这种疫情状态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我们的防控策略、以及防控措施落实的力度。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实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近期呈现的疫情多点散发的形势很快会得到好转。
由于受全球第四波疫情的影响,特别是周边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疫情高位运行,使得我国“外防输入”压力特别大,一定要坚持落实疫情的“四早”政策,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实四方责任,把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理解和配合防疫工作的开展,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明确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常态化防控的个人措施落实到位,例如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
问题二:新冠病毒最近又出现了新的变种XE,请问专家对此有何研判,我们是否做好相应准备,如何应对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
吴尊友:
我们注意到新冠病毒新变异毒株XE的相关报道,并密切追踪该新毒株在传播流行范围、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研究进展。在对过去两年新冠病毒变异情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RNA这类病毒的认识,我们一直认为,新冠病毒变异是持续发生的常见事件。所以,对于出现新的变异毒株是有准备的。
无论新冠病毒怎么变异,我们采取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包括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所谓“四早”措施,广泛的疫苗接种,以及群众采取的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都能有效地控制疫情。
我们还密切关注诊断试剂能否继续适用新的变异毒株的实验室诊断;现有的疫苗是否能够预防新变异毒株的感染、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的效果等。这些新的认识,对于是否更新诊断试剂、是否更新疫苗等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问题三:在当前条件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能够快速找到密切接触者?
吴尊友:
在“外防输入”方面,一是强调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境外进入的感染者;二是强调涉及境外冷链或货物运输的人每日监测,及时发现“物传人”后继发的“人传人”。这两项措施,都旨在将境外输入的疫情,发现在第一代病例,疫情控制在第一代病例。这是发现最早、控制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外防输入”策略措施。
在“内防反弹”方面,一是要加强新冠疫情地区的人员流动控制,严防感染者流出,将新冠疫情带入非疫情地区,造成新的疫情。二是加强门诊就诊者监测,对发热、咳嗽等疑似新冠或感冒的病人,进行核酸检测。三是出现咽喉红肿或疼痛、咳嗽等症状的人,可以用抗原筛查方法做自我检测,如果发现阳性,要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以便妥善处置。
及时发现每个感染者的传播链上的密切接触者,是早发现的重要措施。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发现和管理,一要全,二要快。目前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询问感染者共同工作、生活的人,以及近距离接触的人;二是利用大数据发现“时空伴随者”,进一步进行风险排查,发现密切接触者。
(记者:胡丹萍)
责编: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