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是中共成功法宝(外媒眼中的中共成功秘诀)

2021-06-21 05:18:54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图为二〇二〇年二月四日,医护人员走向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新村镇杨湾村合心家庭农场,村民们在采摘成熟的桃子准备上市。       戴文学摄(人民视觉)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彩渠塘村村民永央骑电动车出行。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摄

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原省级贫困村姚家塝村走产业增收致富的路子,而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集赏花、品果等项目的“花果山”和生态旅游村。   邱海鹰摄

从温饱不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积贫积弱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国际社会讨论中共带领中国实现巨变的热度持续高涨。人们惊叹于中共百年成就之卓越,更着迷于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中共为什么能成功?

在国际社会总结的中共成功秘诀之中,有一条不可或缺:中共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中国共产党将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福祉作为首要任务,取得重大成就。”美国《行政情报评论》杂志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对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表示赞赏。“非常明显,中国共产党获得中国人民的拥护和强大支持。这一点,西方民调也不得不承认。”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也刊文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功不可没,其中一项突出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个伟大的经济转型进程,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文章指出,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末确定的新方向,中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经济革命,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在如此短时间内经历了如此巨大的生活水平提升。

从新中国成立之时工业几乎是零基础,到如今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毋庸置疑的主引擎,中国共产党何以取得如此斐然成就?《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提出的这个问题,是近段时间外媒热烈讨论的话题。而在一众答案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各家外媒的共识。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报道指出,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成立时仅有几十名党员的政党发展为现拥有9100万以上党员的全球最大政党,连续执政72年且全球影响力不断增长,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重要秘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该报指出,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便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引领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首度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一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提升人民福祉的问题上科学民主决策。民调显示,连续几年来,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信任度超过90%。

俄罗斯《真理报》刊登《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最重要秘诀——善于向历史和人民群众学习》一文指出,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带领中国人民从旧中国的积贫积弱走向新中国的伟大复兴,并对全世界作出伟大贡献,其秘诀在于掌握先进的理论,并能向历史和人民群众学习。

文章作者、俄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内保持崇高地位的主要因素在于贴近群众,与此相对应的是“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等原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中国领导人所说的方针在实践中一直得到贯彻执行。中共立足于人民,为人民谋福祉,一直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益于这一点,中国避免了很多大国遭遇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诸多问题。

房子变得现代化,手机升级换代,旅行越来越美好……德国《PM问答》月刊指出,种种事实表明,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该刊认为,中国的繁荣是史无前例的,在数十年内,数亿人摆脱贫困。中国不仅变得富裕,而且变得多彩。曾经的中国人在着装和发型方面的选择都很单一。而在现代中国,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个国家是如何有效运作的?对于这个问题,德国《PM问答》月刊的答案也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有关——主要是执政党承诺为10多亿人带来富裕生活。

“‘人民至上’绝非空话”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考验了各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重大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凝聚抗疫强大合力,再次向世界彰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俄罗斯伊兹博尔斯克俱乐部网站刊文称,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中国领导人就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绝非空话:中国在抗疫问题上从未动摇,从未发出相互矛盾的指示,也不计较成本。“生命至上”得到了落实。

2020年,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报道指出,在如今的中国,所有行业都在繁荣发展。民众虽然减少了出境,但能在国内自由行动。世界继续需要中国制造的一切,以至于2021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同比增长29.2%。经济复苏是显而易见的。所有这些都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日益得到人民的强烈支持。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得到广泛拥护和支持,尤其是在其领导下中国成功应对疫情、经济迅速复苏,中国人喜欢中国共产党并不奇怪。”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提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减贫成就也广为人知。

“我认为中国抗疫成绩优异的真正解释就在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中,即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关心人民的健康,积极研发疫苗、救治病人,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做得非常好,令很多国家的人民仰慕。在脱贫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也是这么做的。”智利共产党主席泰列尔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坚持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抗疫、脱贫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泰列尔曾认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让他深有感触的一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点在我看来十分重要,因为世界上没有多少领导人能够这样明确地表达出人民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脱离群众。”

不少外媒回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后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执政力的广泛而深厚的基础。

俄罗斯《真理报》刊文称,在社会主义的推进当中,很多时候,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在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摸索前行。理论依据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中国人民数百年来积极的经验加以弥补。弥足珍贵的经验曾不止一次充当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文章指出,中共在其历史的开端为全球1/4的人口编织了过上更好生活的梦想,并成功让亿万中国人走上实现这一梦想的道路。改革开放时期,中共正是依靠聪明能干的中国人民建成了高效而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令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为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外媒认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造福世界人民的党。

希腊前外长乔治·卡特鲁加洛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总是把自己和人民的关系当作鱼和水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奇迹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为人民服务,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还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乔治·卡特鲁加洛斯举例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给多个国家提供防疫物资,分享抗疫经验。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世界人民也带来了福祉。他强调,中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时候对其他国家表现出团结支持和帮助。中国不是只注重和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关注全人类的利益,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都相信世界各国能够实现和谐发展,绝不是零和游戏。

“我们认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不只有利于中国人民的福祉,也为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繁荣创造了更多机遇。”《哈萨克斯坦实业报》也指出,中国共产党不只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还对世界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为自身的光荣使命。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国际和地区冲突的解决、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提出了自身建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援助,团结各国抗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此熠熠生辉,也彰显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威廉·琼斯指出,面对长期制约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贫困问题,中国致力于推动第三世界国家减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全心全意的实际行动赢得这些国家人民的拥戴与尊重。

俄罗斯《真理报》认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基于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历史使命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个构想并非单纯的国家计划,而是属于全体进步人类,以推动他们走可持续发展与和平共处之路。

该报指出,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人民有能力应对时代的一切挑战,沿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一个伟大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可靠领导者的手中。如今,许多国家的人民对中国越来越信任。

泰列尔认为,“中国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成功走下去,这一点无疑将影响很多国家的人民,也显示了社会主义及其哲学充满活力。自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共产党都在为世界进步作贡献。它不仅仅着眼于自身、着眼于经济建设,还有着人文主义的眼光,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主张保持对话、相互理解、和平共处。他祝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在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与和平的经验。(记者  严  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21日   第 10 版)

责编:张振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