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
海外网3月10日电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无疑是今年两会的关注焦点,这件中国历时40年要干的大事引发外媒热烈讨论。外媒认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是真诚的,中国将致力于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这为中国成为全球低碳商品和技术供应国奠定了基础。
英国广播公司(BBC)提到,中国“十四五”规划设计未来经济路线时,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主要目标,表明中国将采取更为有效的减排措施,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BBC指出:“为什么说这十分重要,因为这将是中国在这条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表明了这项目标的可实现性。英国知名环保公益组织中外对话(China dialogue)创始人希尔顿(Isobel Hilton)分析,中国正在研究未来的低碳技术,为中国成为全球低碳商品和技术供应国奠定了基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撰文写道,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是真诚的。文中提及,中国对2014年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巴黎气候协定都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此后,中国将致力于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遏制气候变化并且降低治污成本。
《外交政策》特别提及,若美国把与中国的气候合作当成广泛战略竞争的零和博弈,那就忽略了气候合作应当成为绿色科技、可再生供应链、产业碳排放降低、基础设施融资等方面的基础。“还有阴谋论者声称,中国之所以在气候问题上做出承诺,是为了让美国在其他领域让步,这是错误的;同样错误的认识还有,中国是一个煤炭消耗大国,所以不可能积极应对气候问题。事实上,中国在联合国表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经过分析得出的目标,中国很清楚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
美国《华尔街日报》同样认为,虽然中美存在争端,但两国都表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也表现出了合作的意愿。文中特别提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的讲话,他将气候变化看作一个能够帮助改善双边关系的共同事业。
此外,各国媒体纷纷表达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与中国加强交流合作的信心。俄罗斯塔斯社援引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迪米特里·苏斯罗夫的观点表示,俄罗斯可以和中国加强气候和环境对话,共同向全世界提出一项环境议程,鼓励所有国家发展绿色科技。
印度媒体《电线报》(The Wire)在科学版面以“印度可以向中国学习什么?”为题发表文章,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专家劳瑞·梅利维尔塔认为,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没有设立具体GDP指标,这允许政府可以灵活设定包括环境在内的其他指标。在被问及印度能从中国的空气污染防治中学到什么时,梅利维尔塔表示:“中国的防污行动计划中有一些方面绝对可以借鉴,包括设立地区性的防治计划,为防治目标设立时间线并且落实监管。”(海外网 朱惠悦 赵健行)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王珊宁、姚凯红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