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他们站在新起点再度出发

2021-02-26 15:43:11来源:长江网
生成海报
字号:

  长江网2月25日讯 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他们是全市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个人和集体的优秀代表。

  他们坚守脱贫一线,扎根贫困村,心系贫困户,用自己的倾情付出和无私奉献,努力实现了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用行动兑现了党的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们在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走上新起点,我们再出发。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志耀:

  走了18万公里扶贫路,站在新起点再出发

  “在建党100周年前夕,我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是我党历史上又一举世辉煌的成就。此次表彰,是对广大扶贫工作者的莫大鼓舞和激励,自己作为其中一员,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未来的帮扶力度,也一定要更强!”25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市民政局专职扶贫干部刘志耀激动地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

  刘志耀 本人供图

  59岁的刘志耀先后任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舒安街党工委副书记(挂职),在黄陂区、江夏区等地深入参与脱贫攻坚一线工作12年,足迹踏遍29个村,跑出18万公里扶贫路,帮扶1700多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与700多户贫困家庭结成“穷亲戚”。2015年,刘志耀参与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扶贫,带动村民脱贫增收,改善村容村貌。如今,曾经舒安街贫困户最多的八秀村,全村脱贫出列,70户贫困户摘帽,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成为全街首个美丽乡村。

  谈到未来,刘志耀表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自己一定按照总书记要求,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站在新的起点再出发去奋斗。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杜凡:

  扶贫扶到心坎上。老百姓才会记在心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们扶贫做到扶到老百姓心坎上,老百姓才会记在心间。参与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武汉市公安局驻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杜凡,在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激动地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

  杜凡 本人供图

  杜凡说,荣誉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更代表着全武汉为脱贫攻坚所做的努力,代表着所有驻村工作队历任扶贫队员的辛苦付出,代表着自己身后武汉两万余名警察的奉献。

  青云村曾是我市重点贫困村,2015年10月武汉市公安局进驻青云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4月,村民听说扶贫干部杜凡、付旭东可能轮换的消息后,72名村民代表联名摁下红手印,恳请组织把他们留下来。经过5年多的精准扶贫工作,青云村已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又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新号角,杜凡表示,总书记的讲话催人奋进,下一步工作队和村“两委”将走农旅结合的路子,把青云村打造成休闲采摘观光村。同时为村民量身定做“微产业计划”,配套发展民宿,把人引进来,农副产品销出去。要想方设法带着村民奔往更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钟彩虹:

  12年奔波科技扶贫路,用科技创新继续报效国家

  25日,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那一刻,在现场参会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钟彩虹激动万分。她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表示,脱贫攻坚能取得全面胜利,是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2020年,钟彩虹在丹江口猕猴桃基地查看猕猴桃长势。记者许魏巍 摄

  从2008年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学科组组长钟彩虹就带领团队,奔波在科技扶贫的路上。她带领团队到全国20个省的产区,涉及武夷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等多个国家连片贫困地区,指导建立核心示范基地20余个。团队累计推广优质新品种40余万亩,技术覆射到全国200余万亩,培训产区基层技术员1万余人,一线果农7万人次,每年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

  此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也是他们科技扶贫的第一线。通过无偿提供猕猴桃优质品种,全程提供技术支撑,他们助力该村在2017年全村脱贫。

  钟彩虹说:“我们会继续牢记初心,艰苦奋斗。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会奔赴哪里,用科技创新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阎志:

  10年深度帮扶25个贫困村,继续推进“乡亲乡爱”乡村振兴

  “作为民营企业家,在扶贫事业上,同党和国家一道,尽己所能做出一点贡献,我感到非常荣幸。”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说。

  作为一个从黄冈大山里走出的创业者,阎志始终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带领企业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以产业力量深度参与贫困地区发展,履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

  “要与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结成和谐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从2016年开始,卓尔企业以文旅产业切入产业扶贫,深度参与乡村经济发展,在罗田、长阳、孝南、赤壁等地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助力贫困地区长效发展,以“农文旅体养”新模式“造血式”“开发式”扶贫。

  2017年起,阎志带领企业推进卓尔“乡亲乡爱”精准扶贫行动,结对帮扶湖北50个贫困村,其中深度帮扶25个贫困村,尽可能帮助更大范围的贫困家庭。

  阎志表示,未来,卓尔将继续推进“乡亲乡爱”乡村振兴行动,在全省乡村进一步发展特色小镇、文旅项目,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带动乡村繁荣和村民富裕;同时发挥交易平台优势,建好渠道让农村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和全球。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肖凯旋:

  参与扶贫事业无比骄傲,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总书记宣告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金马凯旋集团董事长肖凯旋表示,作为参与扶贫事业的中国企业家,感觉无比振奋和骄傲。

  20多年来,肖凯旋积极助力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发展,先后在四川凉山、甘肃靖远、湖北红安、英山等扶贫地区累计捐赠现金和物资超6600万元。

  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扶贫。2019年,为帮助老河口市肖湾村村民脱贫,肖凯旋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会诊支招,帮助村民启动建设紫藤花绿植产业项目。在湖北省英山县,肖凯旋投入200万元开辟了300亩银杏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厂,解决当地茶叶收购及深加工难题;打造出一大片特色优势产业,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个工作机会,129户困难群众受益,当年即脱贫35户。

  扶贫先扶智。2009年至今,肖凯旋通过助学行动累计捐赠500多万元。向中国光彩事业武汉促进会捐赠助学款1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办学条件,解决了一些地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巩固好现有扶贫成果,开发更多好的乡村振兴项目,站在新的起点再出发,助力农村基层进一步发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肖凯旋说。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傅廷栋:

  油菜花变成“致富花”,培养年轻人助力乡村振兴

  “用8年时间完成如此巨大的成就,实属不易。”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原教授傅廷栋这样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说,“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那一刻,内心感到非常振奋。”

  傅廷栋(左)实地讲解饲料油菜栽培技术。 本人供图

  83岁的傅廷栋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的这一伟业,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奇迹。他今后将帮助更多年轻科研人才快速成长,用科技继续助力乡村振兴。

  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师生中,流传着“傅氏六件套”——草帽、挎包、深筒靴、水壶、工作服、笔记本。这正是傅廷栋的“经典”装扮。年过八旬的他依然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油菜田里,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雨靴院士”。

  傅廷栋从1999年开始,就在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甘肃和政试验麦后复种饲料(绿肥)油菜,研究推广双低杂交油菜品种。自此,秋闲种饲料油菜,逐渐成为西北、东北多地的选择。这不但缓解了西北、东北秋冬青饲料不足的难题,而且增加了绿色覆盖。21年来,和政县油菜种植面积从2.5万亩扩大到16万亩,亩产从100公斤增至200公斤。油菜花变成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脱贫花”“致富花”。2019年11月,和政整县脱贫摘帽;傅廷栋院士也被和政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鹏:

  走遍大漠雪域高原,乡村振兴再贡献央企力量

  “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尤其是总书记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时,心情十分激动。这是所有扶贫人企盼已久的时刻。”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东风公司扶贫办副主任刘鹏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心情仍未平复。

  刘鹏 本人供图

  他表示,东风公司作为央企,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1.2亿元,对口帮扶湖北房县、兴山县、恩施市、五峰县以及新疆柯坪县,广西马山县,西藏贡觉县、江达县等四省(区)八县(市)。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东风公司对口帮扶的地区全部按期脱贫摘帽。

  作为东风公司扶贫办副主任,刘鹏扶贫足迹深入鄂西深山、新疆大漠、雪域高原和西南边陲。经他积极协调,东风公司组织实施扶贫项目129项,有效带动3万名贫困地区群众就业。

  “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我更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刘鹏介绍,下一步,东风公司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东风公司产业特点,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谋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贡献央企力量。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代表刘翰卿:

  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唯有奋发进取再接再厉

  “备感荣幸!备感自豪!备感振奋!”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代表,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驻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工作队队长刘翰卿,在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表示,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令他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刘翰卿 本人供图

  1700余名群众共享成果,2000余亩荒坡治理增值,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133元……5年来,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驻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工作队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在工作队员们的努力下,这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变为武汉市首批乡村休闲游示范村。

  刘翰卿说:“我们唯有继续奋发进取,再接再厉,坚决守好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让产业更兴旺、乡风更文明、乡村更加美好。”

  刘翰卿表示,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根据毛家冲村全域发展规划,以“资源变资本、园区变景区”的发展思路,以“农耕文化体验”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家庭农场、园区企业、村民合作社的积极性,挖掘村湾旅游元素,构建三产融合带动村域发展的新格局。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代表梁茜:

  尽锐出战打造“华中大样本”,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接下来学校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责任,立足长远,坚持新发展理念,携手对口扶贫点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合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25日,华中科技大学扶贫工作负责人、副校长梁茜表示。华中科技大学扶贫办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学校组织学生赴临翔实践调研。

  2015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承担了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等地的扶贫任务,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000多万元,每年派出干部、专家、学生近1000人次到扶贫点开展工作,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在临沧市临翔区,学校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研究院,资助30个科技扶贫项目,建设标准化茶厂,育成“纯造普洱”和“叫雨山仙草”两个产业品牌,惠及3.3万多农户;打造“三三”医疗健康扶贫模式,建立3个专科基地,进行村医培训考核,帮助临翔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科学编制村镇规划,保护民族特色建筑,成果入选教育部“非遗扶贫”示范创建项目;开展教育帮扶,临翔区一中中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最佳,累计培训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10000多人次。

  在湖北,学校持续向孝昌县巴石村派驻工作队,帮助发展养殖、大红桃和绿色优质水稻等产业;在红安县设立张培刚扶贫助学金,帮助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展规划编制、医疗帮扶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来凤县,共派出50名支教学生,实施消费扶贫。

  (记者汪峥 余康庭 潘璐 杨晓雨 吴曈 汪文汉 邓小龙 李金友 宋磊 施政 通讯员刘龙腾 陈善文 林建武 郭元芳 蒋朝常 张玲 王怡琳 覃昊宜 王潇潇)

  本版统筹:彭仲

  

 

  长江网2月25日讯 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他们是全市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个人和集体的优秀代表。

  他们坚守脱贫一线,扎根贫困村,心系贫困户,用自己的倾情付出和无私奉献,努力实现了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用行动兑现了党的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们在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走上新起点,我们再出发。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志耀:

  走了18万公里扶贫路,站在新起点再出发

  “在建党100周年前夕,我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是我党历史上又一举世辉煌的成就。此次表彰,是对广大扶贫工作者的莫大鼓舞和激励,自己作为其中一员,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未来的帮扶力度,也一定要更强!”25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市民政局专职扶贫干部刘志耀激动地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

  刘志耀 本人供图

  59岁的刘志耀先后任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舒安街党工委副书记(挂职),在黄陂区、江夏区等地深入参与脱贫攻坚一线工作12年,足迹踏遍29个村,跑出18万公里扶贫路,帮扶1700多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与700多户贫困家庭结成“穷亲戚”。2015年,刘志耀参与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扶贫,带动村民脱贫增收,改善村容村貌。如今,曾经舒安街贫困户最多的八秀村,全村脱贫出列,70户贫困户摘帽,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成为全街首个美丽乡村。

  谈到未来,刘志耀表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自己一定按照总书记要求,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站在新的起点再出发去奋斗。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杜凡:

  扶贫扶到心坎上。老百姓才会记在心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们扶贫做到扶到老百姓心坎上,老百姓才会记在心间。参与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武汉市公安局驻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杜凡,在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激动地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

  杜凡 本人供图

  杜凡说,荣誉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更代表着全武汉为脱贫攻坚所做的努力,代表着所有驻村工作队历任扶贫队员的辛苦付出,代表着自己身后武汉两万余名警察的奉献。

  青云村曾是我市重点贫困村,2015年10月武汉市公安局进驻青云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4月,村民听说扶贫干部杜凡、付旭东可能轮换的消息后,72名村民代表联名摁下红手印,恳请组织把他们留下来。经过5年多的精准扶贫工作,青云村已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又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新号角,杜凡表示,总书记的讲话催人奋进,下一步工作队和村“两委”将走农旅结合的路子,把青云村打造成休闲采摘观光村。同时为村民量身定做“微产业计划”,配套发展民宿,把人引进来,农副产品销出去。要想方设法带着村民奔往更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钟彩虹:

  12年奔波科技扶贫路,用科技创新继续报效国家

  25日,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那一刻,在现场参会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钟彩虹激动万分。她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表示,脱贫攻坚能取得全面胜利,是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2020年,钟彩虹在丹江口猕猴桃基地查看猕猴桃长势。记者许魏巍 摄

  从2008年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学科组组长钟彩虹就带领团队,奔波在科技扶贫的路上。她带领团队到全国20个省的产区,涉及武夷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等多个国家连片贫困地区,指导建立核心示范基地20余个。团队累计推广优质新品种40余万亩,技术覆射到全国200余万亩,培训产区基层技术员1万余人,一线果农7万人次,每年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

  此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也是他们科技扶贫的第一线。通过无偿提供猕猴桃优质品种,全程提供技术支撑,他们助力该村在2017年全村脱贫。

  钟彩虹说:“我们会继续牢记初心,艰苦奋斗。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会奔赴哪里,用科技创新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阎志:

  10年深度帮扶25个贫困村,继续推进“乡亲乡爱”乡村振兴

  “作为民营企业家,在扶贫事业上,同党和国家一道,尽己所能做出一点贡献,我感到非常荣幸。”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说。

  作为一个从黄冈大山里走出的创业者,阎志始终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带领企业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以产业力量深度参与贫困地区发展,履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

  “要与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结成和谐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从2016年开始,卓尔企业以文旅产业切入产业扶贫,深度参与乡村经济发展,在罗田、长阳、孝南、赤壁等地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助力贫困地区长效发展,以“农文旅体养”新模式“造血式”“开发式”扶贫。

  2017年起,阎志带领企业推进卓尔“乡亲乡爱”精准扶贫行动,结对帮扶湖北50个贫困村,其中深度帮扶25个贫困村,尽可能帮助更大范围的贫困家庭。

  阎志表示,未来,卓尔将继续推进“乡亲乡爱”乡村振兴行动,在全省乡村进一步发展特色小镇、文旅项目,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带动乡村繁荣和村民富裕;同时发挥交易平台优势,建好渠道让农村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和全球。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肖凯旋:

  参与扶贫事业无比骄傲,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总书记宣告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金马凯旋集团董事长肖凯旋表示,作为参与扶贫事业的中国企业家,感觉无比振奋和骄傲。

  20多年来,肖凯旋积极助力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发展,先后在四川凉山、甘肃靖远、湖北红安、英山等扶贫地区累计捐赠现金和物资超6600万元。

  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扶贫。2019年,为帮助老河口市肖湾村村民脱贫,肖凯旋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会诊支招,帮助村民启动建设紫藤花绿植产业项目。在湖北省英山县,肖凯旋投入200万元开辟了300亩银杏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厂,解决当地茶叶收购及深加工难题;打造出一大片特色优势产业,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个工作机会,129户困难群众受益,当年即脱贫35户。

  扶贫先扶智。2009年至今,肖凯旋通过助学行动累计捐赠500多万元。向中国光彩事业武汉促进会捐赠助学款1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办学条件,解决了一些地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巩固好现有扶贫成果,开发更多好的乡村振兴项目,站在新的起点再出发,助力农村基层进一步发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肖凯旋说。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傅廷栋:

  油菜花变成“致富花”,培养年轻人助力乡村振兴

  “用8年时间完成如此巨大的成就,实属不易。”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原教授傅廷栋这样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说,“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那一刻,内心感到非常振奋。”

  傅廷栋(左)实地讲解饲料油菜栽培技术。 本人供图

  83岁的傅廷栋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的这一伟业,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奇迹。他今后将帮助更多年轻科研人才快速成长,用科技继续助力乡村振兴。

  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师生中,流传着“傅氏六件套”——草帽、挎包、深筒靴、水壶、工作服、笔记本。这正是傅廷栋的“经典”装扮。年过八旬的他依然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油菜田里,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雨靴院士”。

  傅廷栋从1999年开始,就在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甘肃和政试验麦后复种饲料(绿肥)油菜,研究推广双低杂交油菜品种。自此,秋闲种饲料油菜,逐渐成为西北、东北多地的选择。这不但缓解了西北、东北秋冬青饲料不足的难题,而且增加了绿色覆盖。21年来,和政县油菜种植面积从2.5万亩扩大到16万亩,亩产从100公斤增至200公斤。油菜花变成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脱贫花”“致富花”。2019年11月,和政整县脱贫摘帽;傅廷栋院士也被和政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鹏:

  走遍大漠雪域高原,乡村振兴再贡献央企力量

  “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尤其是总书记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时,心情十分激动。这是所有扶贫人企盼已久的时刻。”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东风公司扶贫办副主任刘鹏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心情仍未平复。

  刘鹏 本人供图

  他表示,东风公司作为央企,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1.2亿元,对口帮扶湖北房县、兴山县、恩施市、五峰县以及新疆柯坪县,广西马山县,西藏贡觉县、江达县等四省(区)八县(市)。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东风公司对口帮扶的地区全部按期脱贫摘帽。

  作为东风公司扶贫办副主任,刘鹏扶贫足迹深入鄂西深山、新疆大漠、雪域高原和西南边陲。经他积极协调,东风公司组织实施扶贫项目129项,有效带动3万名贫困地区群众就业。

  “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我更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刘鹏介绍,下一步,东风公司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东风公司产业特点,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谋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贡献央企力量。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代表刘翰卿:

  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唯有奋发进取再接再厉

  “备感荣幸!备感自豪!备感振奋!”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代表,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驻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工作队队长刘翰卿,在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表示,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令他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刘翰卿 本人供图

  1700余名群众共享成果,2000余亩荒坡治理增值,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133元……5年来,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驻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工作队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在工作队员们的努力下,这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变为武汉市首批乡村休闲游示范村。

  刘翰卿说:“我们唯有继续奋发进取,再接再厉,坚决守好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让产业更兴旺、乡风更文明、乡村更加美好。”

  刘翰卿表示,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根据毛家冲村全域发展规划,以“资源变资本、园区变景区”的发展思路,以“农耕文化体验”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家庭农场、园区企业、村民合作社的积极性,挖掘村湾旅游元素,构建三产融合带动村域发展的新格局。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代表梁茜:

  尽锐出战打造“华中大样本”,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接下来学校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责任,立足长远,坚持新发展理念,携手对口扶贫点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合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25日,华中科技大学扶贫工作负责人、副校长梁茜表示。华中科技大学扶贫办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学校组织学生赴临翔实践调研。

  2015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承担了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等地的扶贫任务,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000多万元,每年派出干部、专家、学生近1000人次到扶贫点开展工作,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在临沧市临翔区,学校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研究院,资助30个科技扶贫项目,建设标准化茶厂,育成“纯造普洱”和“叫雨山仙草”两个产业品牌,惠及3.3万多农户;打造“三三”医疗健康扶贫模式,建立3个专科基地,进行村医培训考核,帮助临翔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科学编制村镇规划,保护民族特色建筑,成果入选教育部“非遗扶贫”示范创建项目;开展教育帮扶,临翔区一中中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最佳,累计培训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10000多人次。

  在湖北,学校持续向孝昌县巴石村派驻工作队,帮助发展养殖、大红桃和绿色优质水稻等产业;在红安县设立张培刚扶贫助学金,帮助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展规划编制、医疗帮扶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来凤县,共派出50名支教学生,实施消费扶贫。

  (记者汪峥 余康庭 潘璐 杨晓雨 吴曈 汪文汉 邓小龙 李金友 宋磊 施政 通讯员刘龙腾 陈善文 林建武 郭元芳 蒋朝常 张玲 王怡琳 覃昊宜 王潇潇)

  本版统筹:彭仲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