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全球减贫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发言摘编

2020-12-17 11:20:42来源:人民日报
生成海报
字号:

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于北京时间12月14日至15日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本次论坛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扶贫办主办,中央广电总台、中国社科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承办,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余位代表线上线下参会

采取实际行动 消除发展鸿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奥德丽·阿祖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不平等现象进一步加剧。消除贫困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努力消除发展鸿沟。

众多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要长期实现减贫,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女童和妇女教育尤其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加大投入,为女童和妇女教育提供保障,同时确保她们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继续学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成立的全球教育联盟,已在70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最佳远程学习方案。

不平等问题不仅仅是数量问题、技术问题,还需要从文化、社会等角度去更深入地理解。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社会转型管理”项目的意义所在。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方法,倾听多方意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共同应对挑战。

在全球层面,我们正在努力研究、了解新冠病毒,研发疫苗,可靠的科学信息共享十分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加紧推动一个关于全球开放科学的重要项目,我们将努力实现上述愿景,充分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愿积极发挥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力量,探寻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方案,推动可持续发展,构建命运与共的世界。

深化多边合作 坚持包容发展

比利时前首相 伊夫·莱特姆

当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贫困人口数量正在上升,尤其是一些民众无家可归的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该难题,欧盟正在调整政策,与相关国家和地方政府等展开密切合作。这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艰巨工作。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冲击世界经济,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我们应该立即着手评估疫情对减贫成果和减贫政策的影响。在疫苗即将投入使用之际,我们一定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公平获得疫苗,其中包括最贫穷的人口。

中国有效防控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注意到,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解决贫困问题保持了持续关注,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举措。

为在全球层面更高效地解决贫困问题,我们需要展开更多更具包容性的多边合作。几十年来,各国在贸易投资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持续展开合作,许多国家成功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我们面临的贫困挑战不分国界,一定要努力推动和深化多边合作。

媒体在减贫问题上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媒体能够推动各方对减贫议题保持足够关注度,让贫困群体能够更多参与减贫决策。在减贫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民众的自主权,这是一个关乎公平和尊严的问题。同时,媒体也可以经常性地交流减贫实践和经验,对减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制定长远目标 一以贯之落实

匈牙利前总理 迈杰希·彼得

实现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消除贫困落后现象,需要政治远见、长远规划,以及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真正的政治家能够制定长远目标,并且一以贯之地加以落实。

世界上很多国家存在贫困现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贫困问题。衡量发展成就,可以和本国过去情况比,也可以和更发达的国家比。比如与数十年前相比,2020年匈牙利取得了巨大进步,这属于历史性评价。但是,与奥地利等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在消除贫困方面,要实现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一大障碍是消除歧视和偏见。我们需要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让他们掌握更多专业技能。提供奖学金、住房补贴,为失业人群提供就业机会等举措,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正与欧盟加强合作,通过扩大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包括加强基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中国为消除贫困制定了卓有远见的政策举措,采取了务实行动,匈牙利各方对此高度赞赏。中国减贫成就令人鼓舞。中国持续快速发展,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让世界更加关注贫困问题。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正是那些最贫困的国家。全球减贫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增进团结信任 维护多边主义

意大利前总理 恩里克·莱塔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暴露出国际治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各国人民都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出现了新的贫困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在2020年即将结束之际,我们看到国际社会释放出一系列积极信号。多边主义和多边合作有望得到强化,这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应对全球性问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表明各国希望通过强化多边主义解决共同面对的挑战。在欧洲,欧洲央行近日决定扩大“大流行病紧急采购计划”,将购债规模增加5000亿欧元,使总额达到1.85万亿欧元。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们看到,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加强了团结。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是“信任”。只有增进信任,我们才能真正战胜贫困、防止返贫。我们应该进入一个东西方合作的新时代,它对于全球未来发展非常关键。

2021年,意大利将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2016年,中国成功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二十国集团是全球经济治理最积极有效的平台之一。在过去几年里,二十国集团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我相信,未来,意大利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将进一步加强与欧盟、美国,以及与中国的合作。意大利明年将努力完成好轮值主席国任务,把解决新出现的贫困问题作为一项工作目标。

交流借鉴经验 促进互联互通

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大臣 乌拉本

贫困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其原因,并制定全面有效的政策。当前全球减贫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但彻底消除贫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疫情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在多边主义框架下找到合作方法。

近年来,柬埔寨减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保证社会公平和完善政府治理,柬埔寨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2019年,柬埔寨经济增速为7.1%,贫困率降到10%以下。

柬埔寨仍面临不少挑战。过去我们主要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业以及促进商品、服务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减贫。如今,我们可能无法单纯依赖过去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减贫。柬埔寨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维护双边和多边伙伴关系,以确保共同实现发展、和平与稳定。

借鉴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实施了一些重要项目,包括中国援柬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中国援柬乡村道路项目和中国援柬乡村供水项目等。在澜沧江—湄公河机制下的减贫合作也有力推动了柬埔寨农村经济发展。

放眼未来,在不同层面加强互联互通,将是实现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做更多工作,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这方面的绝佳范例。

改善民众生活 加强能力建设

菲律宾国家减贫委员会主席 诺埃尔·费隆科

减贫需要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综合施策,才能够制定出恰当的政策和规划,满足民众的需求。

当前,世界面临疫情冲击,消除贫困的艰苦斗争变得更为复杂。疫情加大了贫富差距,在抗疫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需求,我们相应制定和实施了新的政策举措。

为了帮助降低贫困人口的负担,菲律宾通过相关法案,为大约1800万个家庭提供为期两个月的社会救助和应急补贴。今年9月,菲律宾通过了恢复经济一揽子计划,提供1655亿比索的资金,用于应对疫情和恢复经济。此外,减贫委员会还在动员广大的基层志愿者,推动减贫和监测包括食品补助计划在内的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

我们认为,能力建设,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能力建设,在实现社区脱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农村发展,在最贫困的地区推出试点项目,如社区综合民生、农业生产和加工项目、有机种植和商品交易设施项目,以及全面渔业发展项目,有助于实现减贫。

在菲律宾,仍然有210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我们的减贫政策取得了成效,但依然面临各种挑战。我们正在采取具体行动,加强国家之间的减贫合作,学习和探索更多有益的减贫经验,不断改进减贫计划。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民众脱贫,还要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努力发展农业 保障粮食安全

塞内加尔农业部部长 穆萨·巴尔德

近年来,塞内加尔农业持续发展。从2014年开始,塞内加尔开始实施“塞内加尔振兴”计划。在这一框架下,从2014年到2017年,塞内加尔农业部制订了配套措施及“农业快速发展计划”,以育秧水稻种植和小型家庭种植为依托,助推农业取得长足进展。

在“农业快速发展计划”支持下,原来难以获得贷款的农户可以免费取得育秧水稻,并加入国家水稻自给自足项目。该项目收效巨大。从2015年开始,更先进的育秧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了更为原始的直播水稻,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也给农业生产和扶贫减贫带来了新的障碍,导致更多不确定性。像塞内加尔这样依赖进口来保证粮食需求的国家变得更为脆弱。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凸显。农业部专门制定了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的计划,提供600亿西非法郎资金。

塞内加尔今年农业实现丰收,农产品产量创造了历史纪录。今年塞粮食产量达到380万吨,比去年增加了100万吨。

农业的发展提升了农户应对经济冲击的韧性,促进了大规模减贫事业的发展。塞内加尔农业展现出活力,并走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新路径。与中国的农业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塞内加尔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我们对这一合作非常满意。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两国间的互利合作。

明确减贫目标 实施精准政策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 刘永富

中国认真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开展建档立卡,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国家制定贫困识别标准和程序,完整记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脱贫效果,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现贫困数据到村到户到人。

二是选派驻村干部,解决谁来扶的问题。选派优秀工作人员,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先后有300多万干部参加,每年保持近百万人在岗。这些干部与贫困村干部群众共谋脱贫之策,共走脱贫之路。

三是推进分类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以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为例,90%以上贫困户得到产业和就业帮扶,70%以上贫困户有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四是建立贫困退出机制,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中国的脱贫标准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二是不愁吃、不愁穿;三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达到标准后,经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告公示等程序脱贫退出,做到政府认定、贫困户认可、社会认同。

五是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解决如何稳的问题。从2021年起设立五年的过渡期,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建立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讲述脱贫故事 作出媒体贡献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 慎海雄

2020年在人类减贫史上有着特殊意义,中国完成了一项堪称奇迹的事业。最近,我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定点帮扶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调研。那里交通闭塞、气候高寒,曾经是中国最贫困的县之一。现在,当地人告诉我,他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看到,很多彝族兄弟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搬下来,住进了县城边的新房。这一栋栋新民居都是政府为移民建造的。彝族同胞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这可以说是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的一个缩影。

这个成果是如何做到的?中国的经验能否被复制?世界对中国的脱贫故事充满了好奇。我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纪录片《中国脱贫攻坚》能给出一个鲜活的答案。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外国朋友的视角解读中国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的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CGTN主持人、美国资深中国问题专家库恩博士主持并撰稿。中美联合创作团队历时两年,深入到中国的田间地头、大山深处,记录下了铸就伟大事业的艰辛历程。今天,这部纪录片的多语种版本正式向全球发布。我相信,这部纪录片会让观众对中国的脱贫故事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希望通过这部片子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的脱贫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媒体应有的贡献。

建设开放经济 推进减贫事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 马凯硕

扶贫减贫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我在新加坡长大。记得小时候,新加坡当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500美元。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没有抽水马桶,更没有电视。因为经历过贫困,我深深感到,贫困不仅会在物质上,也会在精神上削弱人们的能力,让人失去自我价值认同。

正因如此,消除贫困才显得如此重要,中国成功的减贫故事才如此动人。在过去30年里,我们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做的工作,比人类之前3000年所做的还要多。为什么我们能够实现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减贫?答案是非常复杂的。我认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那就是建设开放经济和开展自由贸易。

以越南为例,1992年越南的贸易总额是50亿美元,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是52%;到2018年越南的贸易总额上升到5200亿美元,贫困率下降到1.9%。再看一下印度,1992年印度的贸易总额为450亿美元,到2018年上升到9140亿美元,贫困率则从47.6%下降到7%。这些例子传达的信息非常清楚:要消除贫困,就必须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

当前,单边主义和去全球化思潮抬头,令人忧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无疑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一大胜利。只有持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人类的减贫事业才能取得更大进展。

创新融资模式 加强金融扶贫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欧阳卫民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指导,创新开发融资模式。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国开行发放扶贫贷款超过3000亿元。

国开行遵循国际惯例和市场化原则,加强国际减贫合作。一方面聚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大对基础设施、工业、农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国开行在非洲设立了总额度60亿美元的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业务覆盖了32个国家,创造就业机会21万个。另一方面,强化融资服务,推进双边规划合作,促进政策沟通,加强人才培训。累计举办了335期交流研讨活动,向175个国家、1万多名代表分享了中国发展和减贫经验。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建议加大金融对国际减贫事业的支持。一是支持各国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贷款、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持续增加金融资金对贫困人口的投放。二是鼓励基于国际减贫需求的金融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原则,创新融资模式渠道、工具与服务。三是把金融支持国际减贫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各国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起来,打通发展瓶颈。四是搭建平台,强化政策沟通,扩大人员交流培训,推进各方共商减贫方案、共享减贫经验。

投资基础设施 扩大国际协作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 马科斯·特罗约

减贫和经济发展一直是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就。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工作、取得更大进步,才能进一步减少贫困。

目前,我们有大量资源、充足的流动性和储蓄,要把它们变成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有了充足的流动性,同时进行项目建设,就能有效弥合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鸿沟、减少贫困。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这样的多边机构能够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对减贫也非常重要。面对疫情冲击,我们更加意识到,不仅要关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将各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在一起。因此,将物理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结合建设智慧基础设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挑战。

未来,制定发展政策时要让多边机构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引导对话,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用于应对减贫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国际社会加强团结也非常重要。全球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国际合作赤字。如果国际机构能够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让各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的探讨与合作,将为实现减贫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干群真抓实干 形成攻坚合力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委书记 郑小东

平利县是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底,平利县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

为了整合贫困村“四支队伍”和扶贫力量,58岁的县工会主席被任命为西河镇女娲山村脱贫攻坚总队长。他带领大家办合作社,种植富硒稻,带动132名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亲友曾问:你都快退休了,还这样拼命干啥?他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当了总队长,女娲山就是我的家。只要乡亲们能脱贫,我再苦再累也是应该的!”如今,平利县所有县级领导、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一竿子插到村,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全县137个村,村村都有一名脱贫攻坚总队长。平利所有党员干部、356个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上下同欲、干群同力,苦抓真抓、苦干真干,形成了强大攻坚合力。

贫困户杨细烟过去住在偏远落后的马咀村,出行不便,收入微薄;如今搬迁后在社区工厂上班,每月有2000元以上的稳定工资。杨细烟说:“党的扶贫好政策,不仅让我住上了好房子,还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工厂建在搬迁社区,把小微车间办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脱贫”。这种模式深受企业和群众欢迎,在西部贫困山区蓬勃兴起。

分享减贫经验 开展减贫合作

中国社科院院长 谢伏瞻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远离贫困、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减贫是全球减贫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已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还通过推动南南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

中国社科院为分享减贫经验、推进减贫合作,牵头撰写了《中国减贫成就、经验和国际合作》专题报告,包括主报告和12篇分报告,主报告以精准扶贫为主线,集中展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破解发展中国家减贫“最后一公里”难题。分报告紧密围绕“中国经验”和“国际合作”,全面梳理中国特色减贫政策和实践,揭示中国减贫奇迹的内在逻辑,阐述中国减贫事业中的双向援助与国际合作。我们特别邀请非洲、拉美、东盟、世界银行等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对中国减贫道路及相关国际合作进行分析、评价和展望。

(本版内容以发言先后为序)

责编:秦雅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