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湖北郧阳:秦巴山深处辟出绿富之路

2020-12-02 13:18:32来源:光明日报
生成海报
字号:

三千里汉江蜿蜒南去,一库清水徐徐北上。

深处秦巴山区的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挑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时代重担,把生态放在首要位置,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助推脱贫攻坚、带动经济发展。目前,郧阳脱贫攻坚顺利摘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一座生态滨江新城正在崛起。

绿水青山的颜值更高

在郧阳,满目青山滴翠,处处清水长流。三千里汉江过境十堰216公里,郧阳境内136公里,占63%。丹江口水库岸线全长4610公里,郧阳境内1720公里,占37%。丹江口水库库面1050平方公里,郧阳占46%,库容300亿立方米,郧阳境内汇水量占70%。

护好源头水,当好“守井人”。郧阳坚持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铁腕治绿、见缝插绿、持续复绿,山、水、气、土同治,打牢绿水青山底子。

郧阳区杨溪铺镇大尖山曾经是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山上几乎没有土。国外林业专家考察后曾预言,这里不可能通过造林恢复植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挖树窝,当地群众用钢钎子撬、用炸药轰、用编织袋背土上山填坑种树,硬是用肩扛、用汗水浇出了一片片迎风傲立的侧柏树林。

郧阳在做大绿色增量的同时,也全力在降低污染存量上做文章。郧阳区投入20余亿元治水净土增绿,扎实推进汉江经济带“双十”工程,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汉江、堵河水域退捕禁捕工作,提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努力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汉江。

“每当想到北方人民喝上清凌凌的汉江水时,一切付出都值了。”郧阳汉江清漂队队长肖安山介绍,他和队员们每天早上5点开始,晚上10点下船,年均出动船只800余次、清理垃圾2700多吨。

现如今,郧阳山更绿了,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50.66%增长至2019年的66.24%。天更蓝了,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0%以上;水更清了,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绿色成为郧阳最重要的底色,绿水青山成了郧阳最重要的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了郧阳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底气。

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

“小孩盼过年,大人望种田,五峰人民盼春天,春天一季捞全年。”

郧阳区五峰乡种植着有机油菜5000亩,一到春天,漫无边际的花海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去打卡。政府顺势举办油菜花节,每年吸引游客30万,户均增收1万余元。田园变成了花园,民房变成了民宿,农产品变成了旅游产品。

郧阳曾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倒逼郧阳提高招商引资生态门槛,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先后拒绝近百家共20亿元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郧阳坚持生态化、经济化、产业化三化融合,着力打造以新能源智能制造、新技术食品药品、新材料科技环保和香菇、袜业为主导的“三新两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向生态化、绿色化升级,迈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杨溪有个橄榄园,家门口起就赚钱。背靠产业心不慌,每天赚回一大张。”在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公司的职工中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

四季常青的橄榄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橄榄油是油中“贵族”,每斤200多元,市场前景广阔。在郧阳,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已经引导群众种植油橄榄4万余亩。得益于橄榄园,杨溪铺村村民孟万生一年的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超过3万元。

公司负责人朱瑾艳介绍,油橄榄浑身是宝,围绕它可以衍生出一条全产业链。目前,公司正在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开发更多油橄榄衍生品。而正在建设的新生产线,投产后一年可深加工5万亩油橄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产业是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最可靠的产业。2019年,郧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2亿元,是2012年的2.62倍。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551元,是2012年的2.6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1365元,是2012年的2.53倍。与此同时,郧阳累计减贫48519户160913人,贫困发生率由35.63%降至0.21%,85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

光明日报记者 夏 静 张 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曹忠宏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2日 04版)

责编:秦雅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