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人的扶贫情怀:就是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2020-11-19 14:54:00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再要500斤?什么时候要?价格按咱们之前的走,明天开始收,尽早给您发过去。”每天,吕晓勋都会多次同客户通话,商定红薯的采购量和价格。而这对于身为于营村第一书记的他来说,却早已习惯。

image.png

于营村全貌。(无人机拍摄)海外网 杨皓铭/摄

位于燕山余脉的河北省滦平县,是由人民日报社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我管这里叫‘小重庆’。”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杨一枫这样描述滦平县山区广布、沟壑纵横的地理环境。“当地很多村子是在山沟里,以前要想进去是很困难的。”

和滦平县的很多贫困村一样,于营村处在三山环绕的狭小平地当中,自然环境较为封闭。以前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又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900人上下的村子,光是建档立卡户就有近三分之一,2017年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4200元。

村两委班子建设要强起来,才能得到村民的信任和支持。2018年8月,吕晓勋主动报名,来到于营村挂职第一书记。长期以来,由于村两委组织软弱涣散,部分村干部履职不力,导致于营村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村民对村两委颇有微词。

党群关系就好比鱼和水,鱼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鱼。来到于营村后,吕晓勋力求“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深入村民之间,听取村民意见,了解村民需求。同时,吕晓勋还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组织多次理论学习,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观念得到有效提高。

2019年1月25日,是吕晓勋终生难忘的一天。那天早上,吕晓勋和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民日报移动报道指挥平台进行了连线交流。

“听到总书记的声音,我感到很亲切。”起初,吕晓勋最初并不知道是要和总书记连线。“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滦平县脱贫攻坚的相关情况,以及村里产业发展的一些情况。”同总书记的连线,也让吕晓勋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党报人,身上所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早先,村民们主要是靠种植玉米为生。“但没有什么附加值,收入也不高。”吕晓勋认为,只有改变村里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才能有效帮助村民增收。

image.png

于营村的秋葵种植示范田。海外网 李帛尧/摄

于营村村道的旁种植着被誉为“绿色人参”的秋葵。“今年我们以村集体的名义,种了6亩地的秋葵,一共卖了5万块钱。”吕晓勋说,自从2019年引入秋葵后,不仅村集体有效增收了,参与种植的村民也有效增收了。

image.png

村民们正在将新翻出来的红薯装箱装车。海外网 李帛尧/摄

沿着村路继续往前走,村民们正在使用拖拉机、铲车等机械将成熟的红薯从泥土里翻出来。目前,于营村的红薯种植面积达260亩,每亩地的产值远高于玉米等传统作物。“以前村民赚钱要靠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干活,在家门口就能增收。”吕晓勋表示,在接下来的产业发展过程当中,会对高附加值作物种植业进行重点培养和推进。

image.png

位于滦平县于营村的60兆瓦光伏扶贫发电项目。(无人机拍摄)海外网 杨皓铭/摄

在于营村山谷的尽头,是人民日报社协助滦平县引进的60兆瓦光伏扶贫发电项目,由滦平晶润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以前这里没有什么收入。”吕晓勋说,光伏项目租用的都是村民承包的荒地,每户村民租出去的土地最少也有30亩。村民一年至少可以获得租金3000元。滦平晶润能源运营管理部负责人王建松表示,光伏发电项目优先雇佣于营村的贫困户,来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我们会优先雇佣其亲属。”

“扶贫也是扶精神、扶思想。”杨一枫说,未来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不仅要让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有保障,也要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我曾去过一家贫困户,他是因残致贫,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床头摆着两本杂志。”杨一枫凑近一看,两本杂志的出版时间竟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都已经翻烂了。“换作是我们自己躺在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就如同割肉一样,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心情。”

为了解决贫困户的阅读需求,杨一枫联系了人民日报出版社和图书馆,为滦平县捐赠了一批文史类和农业科技类的书籍。“还真有很大的需求量。”现在,这些书籍基本上挨家挨户送到位了。“我们要想到大部分人想不到的问题,才能真正地做到帮扶”杨一枫说。

image.png

村民们为艺术团精彩的演出鼓掌喝彩。海外网 李帛尧/摄

采访的最后一天,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来到于营村,为村民举行了一场下基层歌舞演出。“好!再来一个。”台下村民们挥舞国旗,为艺术团精湛的艺术表演喝彩。一曲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乐章正在滦平奏响……(文/海外网 李帛尧)

责编:陈亚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