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内蒙古最后一批“三少民族”贫困人口“摘帽”

2020-11-06 14:49:25来源:新华社
生成海报
字号: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5日电 5日清晨,嫩江右岸的达斡尔族村屯哈布奇村雪霁天晴。阳光照得屋里暖烘烘的,达斡尔族老人熬珍花特意穿上红色花衣裳,端坐在火炕上,从扶贫干部手里接过脱贫告知书,一笔一画地签上名字,高兴地说:“我脱贫啦!”

随着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地,熬珍花等最后一批贫困户陆续领到脱贫告知书,标志着内蒙古“三少民族”正式告别贫困。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境内,在渔猎、服饰等方面具有比较接近的文化形态。达斡尔族约8万人、鄂温克族2万余人、鄂伦春族仅2000多人,被称为“三少民族”,2014年精准识别的贫困总人口高达10281人。

熬珍花所在的哈布奇村,达斡尔族占九成以上,不少老弱病残人口、缺乏发展条件的老乡生存艰难。熬珍花一家5口有3个病号,全靠儿子一人在外打工糊口,最难的时候买包咸盐的钱都凑不出来。

据了解,内蒙古将最后一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帮扶力量和财政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民族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并因地制宜采取了生态移民、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等扶贫举措。

熬珍花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享受到低保、养老、子女上学、住院报销等政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同时,整个“三少民族”群体也都在生产生活上实现历史性跨越:鄂温克族猎民等原始部落迁下山定居,直接跨入现代社会;鄂伦春族大力发展传统民俗旅游,寻求古老民族绿色转型;达斡尔族人发挥过去以物易物的经商传统,勇闯商海拥抱未来。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扶贫办主任李晓东表示,为了确保少数民族群众脱贫之后还能有发展的后劲,近两年旗里正谋划民族服饰、大豆深加工、养殖等特色产业,让那些靠兜底保障的群众有属于自己的产业。

今年,熬珍花通过扶贫贷款发展起养牛产业,全家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站在牛棚前,她充满期待地说:“3只母牛怀犊,就等明年产犊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三少民族’的沧桑巨变,成为中国各民族携手前行、摆脱贫困的缩影。”内蒙古社科院副院长毅松说。(新华社记者安路蒙、贝赫、张丽娜)

责编:秦雅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