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陋的“茅屋”到敞亮的新居,耄耋老人多年心愿终于成真;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医疗费用按比例报销,因病致贫的人们看到生活的盼头;从无奈辍学到重返校园,教育扶贫为贫困代际传承送来希望的“阳光”……梦想照进现实,人民的生活被小康点亮。
10月17日,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发出总攻令:“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边是政策扶持有序推进,一边是火热的脱贫故事在全国各地上演,小康路上能否确保“全面”实现,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均衡发展。
保持高昂的攻坚精气神,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贫有百种,困有千样。精准扶贫,成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方略。当前,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认识到,扶贫不仅仅是捐款捐物,解决居民生活难题,还需要深挖致富矿藏,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 疫情来袭,不少企业停工停产,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稳工业、扩投资、抓项目、促消费等有力举措,多点发力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这些积极变化,为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信心,增加了干劲。“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各地推动就业扶贫“新招”源源不断,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奠定坚实基础。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日渐向好的生活,不仅让乡村居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支持。产业发展,让“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在当地干部群众中进一步深化,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坚持绿色发展原则,要考虑与城市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更要进一步坚持好党的领导。“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努力把最大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动力,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致富的故事与成果应该“走出去”。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两千多年前《诗经》中“小康”蕴含的仓廪实、衣食足的美好生活追求,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拼搏苦干中实现。我们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要审视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今天的小康社会已经不再单单是吃穿住行了,而是追求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点,坚持工作重心向补短板转移、政策措施向补短板倾斜。对表对标,列出清单,落实落地。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一个个脱贫一线的生动纪实共同绘就脱贫攻坚宏大画卷。这幅鲜活的“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百景图,对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来说,是黄土地上的幸福日子和青葱岁月,更是让普通人梦想成真、笑颜绽放的沸腾的场面和火热的时代。(朱磊)
来源:南通网
责编:秦雅楠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