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让河长治水长清

2020-07-07 04:35:47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image.png

无锡九里河。锡水 摄

走在洋溪河畔,有的时候,吴石松会猛地想起13年前的一幕:河里浮起一条“黑龙”!

那一年,吴石松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做镇长。一个夏日的上午,10点多钟,吴石松突然接到通知,市领导下午要到胡埭镇查看河道。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远望洋溪河,吴石松发现,河面上浮现出一条长两三公里的黑色带状物。

“这是怎么回事?我当时太紧张了,整个人都懵掉了。”吴石松向记者回忆说。那个夏天,突然紧张起来的还有大批无锡市民。

早上起床,市民们拧开水龙头,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异味。一时间,超市的瓶装水被抢购一空,整个城市陷入了不安。

消息很快出来了:太湖蓝藻暴发,沿湖数十万市民饮水告急!蓝藻暴发的原因是,污水流入太湖,湖水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疯长。

经过一周的紧急处理,清水重新流入市民家中。紧张的气氛消散了,但呼声高涨:别再惹怒太湖了!

焦躁不安没有折磨吴石松太久。河水流动起来后,当天上午,“黑龙”消失了。吴石松判断,“黑龙”与沿河化工厂排出的污染物有关。

“黑龙”风波让吴石松铁定了治水的决心。可是,水污染是几十年欠下的旧账,吴石松能治好吗?他又该怎么治?

在思考的不止吴石松。太湖蓝藻事件后,治水成了无锡上上下下都在讨论的话题。一项新制度在讨论中酝酿成形。

当年9月,《无锡市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出台,明确将79个河流断面水质的监测结果纳入市县区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这些主要负责人有了一个新的头衔──河长。

就这样,2008年,吴石松成了无锡首批镇级河长。2014年,吴石松就任胡埭镇党委书记,继续担任河长。12年时间,在各级河长的共同努力下,镇上“化工围河”的场景已不复见。

“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吴石松说,胡埭镇曾是“小化工之乡”,化工企业最多时达到近百家,今年,最后一家即将关停搬迁。

“化工厂关了,镇里经济发展受影响吧?”记者问。

“相反,我们发展得更好了。”吴石松一仰头,一脸自豪。

关上一扇窗,胡埭镇又打开了一扇门。胡埭镇是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所在地,于是,当地就以此为切入口,谋划产业转型。“我们的航空航天产业已初具规模。国产大飞机C919身上,就有产自胡埭镇的发动机叶片。”吴石松说。

摆脱了化工污染,洋溪河是怎样一番景象?记者来到了洋溪河支流——小胡山浜。迎面是一条木质长廊,蜿蜒向前,串起一片片绿色;河水透亮,几只小虾拨弄开水草,钻进了石头缝儿;在荷叶掩映下,一群黑色小鱼悠闲地游向远处……

记者采访过程中,无锡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像回到了小时候。”河长治水,让无锡留住了青山绿水,让无锡人记住了乡愁。

数据印证了当地人的感受。2012年,无锡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13年,无锡全市13条主要出入湖河流监测断面已无劣五类。

有了成功的探索后,河长制开始走向全国。

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建立起河长制,省、市、县、乡四级河长达到30多万名,29个省份还把河长体系延伸到了村一级,设立村级河长76万名,加在一起就是“百万河长”。

当河长是责任,更是压力。《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文3000多字,“考核”和“问责”提了10多次。

吴石松就感受到了这份压力。今年3月,一份来自无锡市河长办的通报,放到了吴石松的案头。一翻通报,吴石松皱起了眉头。

通报点到了胡埭镇,指出陆区港水面有白泡冒出。其实,这个问题吴石松早就知道,而且已困扰他大半年。

国内很多城市的排水管网是“雨污分流”的,无锡就是如此。雨水可以直排入河,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陆区港冒白泡的地方是雨水管入河处,按理说不应该有污染。“起初我们以为是企业偷排,检查了很多企业的管道,愣是没发现问题。”吴石松说。

没别的办法了,吴石松决定,趁着枯水期水位低,对镇上全部地下管网进行摸查。功夫不负有心人,问题终于找到了。原来,在一处污水管和雨水管交叠处,污水管破裂了,污水流出,渗透进了雨水管。

作为一名干了12年的“老河长”,吴石松有这样的感悟:“起初,治水的确是靠一级抓一级的压力传导,到了后来,就逐渐成了各级干部的自觉和习惯。”

在吴石松看来,推行河长制最重要的意义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潺潺清水从门前流过,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吴石松说。

记者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07日   第 01 版)

责编:陈亚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