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右前旗:绿色产业编织锦绣生活

2020-06-12 10:30:05来源:经济日报
生成海报
字号:

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居力很镇靠山村,西山坡栽下不久的小树苗迎风招展,忍不住来上个“森呼吸”,顿时就会陶醉于山间萌动的清新中。要知道,18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广种薄收的坡耕地,2002年玉米亩产最多400多斤,亩收入150元左右,按去年同期市场价计算,种植玉米亩收入最高也才300多元,遇上干旱年景最多收回成本。

“退耕还林前,山是灰色的、黄色的,满是‘伤疤’,一下雨溪沟的水浑浊一片,山坡那几亩地被冲裂好几处,最深的足有50公分,一脚踩下去能把脚夹住。谁也不喜欢这样,可这也不是靠一家一户能改变的。”居力很镇靠山村村民金鑫非常无奈。2002年,金鑫家14亩坡耕地退耕还林,占到全家耕地面积的58.3%。金鑫说,他一点也不心疼,而且还要感谢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那14亩坡耕地退耕后,把被冲断的沟壑填平了,种植的杏树一亩地收入稳定在300元。眼下,金鑫又有了新打算,准备采取“林药间作”增加收入,虽没定好药材品种,但他打听过,1亩“林药间作”的土地收入至少可顶2亩玉米地收入,经营得好收入还能再增加。

富了生态,增加了收入。

同村的王娟也把手中的8亩瘠薄地退耕还林,腾出手的她还把30多年的老果园进行了改造,如今栽上新苗的果园已是叶芽满枝,今年秋天就可挂果收获,再过两年到了盛果期,亩收入3500元不成问题。

跟金鑫、王娟一样,居力很镇有3780多户村民把20796亩坡耕地还林,以果、杏为主的经济林和以杨、松为主的用材林让村民有了“金山银山”。

“一两年的变化可能不太明显,但五年、十年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太大了。”居住在与金鑫、王娟相隔百里的科右前旗索伦镇丰林嘎查村民张明成对此深有体会。茂密的山林中,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下雨时山上流下的水也很清,连最挑剔生长环境的野生蘑菇也一茬茬得多起来,榛蘑、榆黄蘑、猴头菇、草蘑、地耳……挎筐的、背篓的采菇人,成为秋季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村民不仅自己品尝自然赐予的生态美味,还因美味引来游客、卖出深山。

18年前,科右前旗启动退耕还林工程,18年间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0.394万亩,覆盖了科右前旗14个苏木乡镇229个行政村、3万户农户、9万余人口。有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好经验,科右前旗人铆足了劲儿,不论是荒地,还是荒坡,一片片“绿色银行”接踵而建。科右前旗林农从“绿色银行”中受益匪浅,家门口建起了果干加工厂,每年九、十月份都会有运果大车开到果园入口,全旗20万亩林果地产值4亿元。70多岁的科右前旗俄体镇白音村村民沈玉生说:“我栽了100多亩果树,一年收入10万多元。以前,我们烧火煮饭用的是玉米秸秆,现在,冬天修剪下来的果树枝条火硬菜香,一年做饭都用不完。”

这样的“生态+产业”的治理模式让科右前旗尝到了“甜头”。据介绍,旗里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造林面积总数达到100多万亩,林下经济、绿色经济快速发展,“林药、林果、林旅”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加速形成,“山坡盖了被子、农民赚上了票子”正在实现,绿色产业已经成为科右前旗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支柱产业。

用材林蓊郁葱茏。

林丰物富,金雕、猞猁、豹猫、红胸秋沙鸭等15种珍稀物种相继在科右前旗境内被发现,天蓝、地绿、水清已成为科右前旗最亮丽的名片。这样的生态治理从单纯的造林“增绿”到融合产业的“提质”,饱含近万名基层林业工作者“展开山川织锦绣”的锐气,他们以自然恢复为主,不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使得科右前旗的“绿色银行”一天比一天富足,生态功能一天比一天强大,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有奔头。(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余健 通讯员 时秀霞)

责编:秦雅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