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杨国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有“职”不贫

2020-05-23 10:49:51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全貌.JPG

“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在2019年举行的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说。当前,国家脱贫攻坚战役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从哪些地方发力?成为了今年两会热点话题,代表委员对此纷纷建言献策。

“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

关于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认为,从致贫和返贫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有效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是重要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贫困群众缺乏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如果贫困群众以及他们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他们就能利用一技之长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高速发展的各行各业都能有足够娴熟的工人,国家经济也将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他建议:第一,加强引导全社会特别是贫困群众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精准宣传,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大家认识到职业教育有很好的出路,技能型人才也是对国家很重要很有贡献的群体;第二,加强对贫困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资助。如果年轻人都能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毕业后找到工作稳定就业,不但可以帮助全家实现脱贫,也能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第三,加强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建设,提高办学质量。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课程内容、实训设备陈旧,缺乏吸引力。要加强扶贫资金对贫困地区职业学校的投入,放宽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的招生限制,扩大在贫困地区的招生规模,让更多的贫困学子接受职业教育。

碧桂园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职教扶贫,开办慈善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粤菜师傅、月嫂保姆等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杨国强建议,“国家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在脱贫和防止返贫中的作用,让贫困群众掌握一门技能,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扶贫可持续发展:扶贫扶智

多年来,碧桂园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等举措,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目前,碧桂园已经创办3所慈善学校,分别是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以及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一门技术或许就能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正在建设的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公益属性,将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以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培育技能人才,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另一方面,碧桂园已经设立20余项教育慈善基金,包括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用于资助广东省20所高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累计捐赠3800万元,受助学生达到10750人;捐款1亿元设立惠妍教育助学基金,已帮扶 3668人次顺德区贫困学子。同时,碧桂园积极开展助学捐款行动。2018年号召社会各界与集团员工共同参与“五个一”助学,2019年联合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发起“心愿100”教育扶贫行动,两年参与助学捐款170206‬人次,共捐款2345万元,结对帮扶11067名贫困学子。

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同时,鼓励深度贫困地区普通初中通过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班等方式,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今后深度贫困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义务教育,学到一技之长,即便之后没有考上高中或大学,也能从事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依靠技能就业脱贫,而不是只能去做简单的体力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观念问题。很多人总认为做这种技能型的工作会低人一等,认为孩子要成才又要有出息那就都去搞学术、做学问,或者做管理,这是一种观念的误区。第二个问题,是学校培养怎么真正面向需求,把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好。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培养职业人才方面也得下功夫去改革,不能都照搬综合大学培养学生的方式。第三个问题,就是对职业型人才的重视。培养出来的职业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如何,他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是不是能在社会上得到充分的尊重。把这几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教育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施工现场讲解测量控制点.JPG

“在扶贫方面,职业教育承担着短期和长期双重任务,面向未来面临着质量提升和能力提升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等多位专家指出,一些贫困地区在观念上还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还需要继续提高自身的质量和吸引力。

对于上述问题,企业在对职业教育的推动具有较大优势,一方面用人单位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最清楚不同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另一方面,校企联办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技能支持,帮助企业培训实用技术人员。这样既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又能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或者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更好地发挥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责编:张靖雯、张青津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