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彰显巨大韧性

2020-04-23 19:05:18来源:中国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工业、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铺开,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较1-2月明显收窄。综合看,尽管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严重冲击,但总体可控,没有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是最紧要的头等大事。正是在短时间里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才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传播。当前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也不得不付出一些暂时的经济代价。经济活动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就是这种代价的直观反映。

此外,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也加大了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当前,疫情的蔓延扩散,导致全球跨境投资、货物贸易和人员往来大幅减少,全球经贸活动几近陷于停滞。尽管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需,但作为一个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的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的震荡不可避免地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

尽管如此,但也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在疫情面前依然展现出强大韧性。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大国,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备,无论是稳产保供还是转产防疫物资等方面,无论是生产能力、供应能力还是应变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明显优势,是中国经济巨大韧性的生动写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主要就业人群25-59岁的失业率5.5%,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压力比较大,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有力条件。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疫情期间与网络相关的消费新业态表现突出,占比上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但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仅下降0.8%,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与互联网相关的消费成长强劲,新型消费形态增长较快,拓宽了消费潜力释放的路径和空间,有助于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这在世界经济受疫情影响而低迷的情形下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升级持续发展,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从投资来看,虽然一季度投资活动放缓,但在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3.2%;在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增长39.6%,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增长36.7%,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增长17.4%。从增加值来看,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6%,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持续较快成长。

经济出现回升态势,并有望延续下去。从一些相关指标看,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比如,与前2个月相比,1-3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降幅收窄8.4个百分点,进出口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再如,3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中,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还有,3月份用电量降幅比2月份明显收窄,特别是3月末全社会的发电量开始持平和转正……,等等。这表明,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经济活动正重回正轨,经济回升态势正逐渐形成并持续向好。

正如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做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来对冲疫情影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巩固发展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中国经济的明天依然美好。


责编:俞镜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