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一架泰国入境航班降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有旅客发热,伴有咽痛症状。”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一处卫生检疫科带班组长唐书俊和同伴们一路小跑到测温通道,平时同事间互相苦练采咽拭子的“功夫”派上了用场。
深圳市卫健委通报了数例经深圳湾海关进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些病例发现和处置中,每一环都有深圳湾海关卫生检疫专家组组长郑茜的身影:从无到有设置医学排查室、重新启用传染病排查室、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内,拱北海关所属大桥海关监管五科党员谢志斐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每天都要和入境旅客“唠家常”。一个个细节串联起来,就是一份完整的、可供追溯的“疫情档案”。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增加,海关卫生检疫成了广东“防疫战线”最前沿。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入境广东客流较大的口岸,越来越多“海关人”穿上防护服走进“战场”,坚守着国门第一道关。
8时:深圳湾口岸
3小时建起一堵“防疫墙”
早晨的深圳湾口岸很安静,入境旅客还不多。像过去2个月的每一天,郑茜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和口罩,早早到现场检查“防疫墙”的每个环节,确保客流高峰时运转顺利。
郑茜在现场详细了解旅客旅居史
这堵“防疫墙”是郑茜带队建立的。作为深圳湾海关法规科科长,她不但熟悉法规政策,还有医学特长和防控甲流的经验,疫情期间兼任该关卫生检疫专家组组长。
最近,一辆辆大巴载着旅客集中开往深圳湾口岸,入境旅客猛增。在深圳湾海关发现和处置确诊病例过程中,每一环都有郑茜的身影:穿梭在出入境大厅和车道、检查“防疫墙”各运转环节、发现异常立即上报、突发时启动应急预案……
郑茜和同事正在研判相关预警信息
早在疫情发生之初,摆在郑茜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深圳湾海关卫生检疫处置场地有限,但口岸进出境人流量却很大,必须尽快建起牢固的“防疫墙”。
“大家都放心把健康交付到我们手里,我们必须守牢阵地!”接到这项紧急任务,郑茜走遍了出入境大厅、客运车道的每个角落,不到3个小时,从无到有设置了旅检出境车道医学排查室,旅检出境大厅传染病排查室也重新启用。
“每天100多个电话、微信记录2万多步数,都算少了。”郑茜说,虽然是“三班倒”,但自己24小时开手机,无论站哪一班岗,都要及时接听同事和其他联防联控部门人员的电话,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12时:港珠澳大桥口岸
“唠家常”唠出详细可追溯的“疫情档案”
“有疑似病例从香港返回,请做好准备!”午间,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大桥海关旅检一科副科长邵梁的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喊话。邵梁立刻驻足,坚定回应:“好的,我来接他们回家!”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成了严防境外输入的重点口岸之一。1月27日以来,随着港澳特区政府同时调整入境安排,大批旅客滞留港澳,经港珠澳大桥返回内地。
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关员王蕾参与接收澳门治愈的首例湖北籍病例
每当有湖北籍旅客入境,大桥海关关员王蕾都冲在前面。“我们是老乡入境见到的第一个亲人。”尽管隔着层层防护服,但这位湖北妹子仍希望能在严格的卫生检疫过程中,让老乡们感到温暖。
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关员邵梁在旅检现场收验健康申明卡
境外旅客到达珠海口岸后要过三道关,第一关就是海关卫生检疫。旅客一入关,邵梁和同事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验健康申明卡,按照风险高低组织旅客逐一测量体温,对高风险旅客进一步做流行病学调查,有发热迹象的,还要及时采样。
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的是谢志斐。他不但要耐心引导旅客复测体温,还要口才好,能“唠家常”。
“去往的城市、住过的酒店、搭乘的交通工具、接触过的人……全都要聊。这是一份完整可供追溯的档案,关键时刻可以保护‘一串人’。”谢志斐说,对于高风险旅客,无论是否发热,流行病学调查都必须详尽。
从检疫台到医学负压隔离室,整条路线经过科学设计,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的旅客,将立即留观或送医。接力的下一环,更多大桥“海关人”将旅客分类、分批转移,守护他们平安回家。
17时: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采咽拭子就像在危险边缘试探”
3月15日17时许,一架泰国入境航班降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对讲机里响起同事的呼叫声:“有旅客发热,伴有咽痛症状。”
唐书俊运用红外线体温监测设备对入境旅客进行体温监测
唐书俊迅速赶到测温通道。不一会儿,大批旅客涌入。唐书俊和同事们一起引导旅客佩戴好医用防护口罩和乳胶手套后,又将旅客带到负压排查室,一边耐心安抚,一边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接着复测体温、采集鼻咽拭子样本。
唐书俊(右一)和同事正在检查负压隔离舱
“非典时我上小学,受到很多人保护。这一次,该轮到我来做保护者。”疫情发生时,“90后”唐书俊毅然担起责任。和他一同战斗的,还有数十名一线“海关人”,最小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95后”,最大的是临近退休、从关区其他岗位前来“火线”支援的老同志。
采样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唐书俊汗如雨下,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护目镜里的水雾。“就像在危险的边缘试探,病毒好像就在眼前飘浮,要抓住它,也要防好它。”唐书俊形容,要保证采样的质量,也要避免刺激旅客的鼻咽导致喷嚏或干呕,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
“战场”之外,唐书俊做得最多的,就是轮休时和同事互相采集对方的咽拭子,一遍遍练习。“练多了就熟悉,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对旅客采样时成功率才能提高。”他说,毕竟每次采样都可能遇到情绪紧张或不配合的旅客,还要克服自己内心的压力,只能用苦练这个“笨办法”。
春节前后,人们“宅家抗疫”时,唐书俊和战友们每天要面对4万人次左右的出入境人流,与每个旅客打交道。如今,面对疫情全球蔓延,他们不敢有丝毫停歇,再次投入到更大的“战场”中。
23时—次日1时: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下一个早高峰是凌晨3点,我们赶紧准备”
凌晨时分,一个入境检疫小高峰袭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高峰期每小时起降超过10个国际航班,约1600名旅客同时通关。
广州海关所属白云机场海关全员进入“作战”状态,一个个问题向值守的白云机场海关副关长杨杰“砸来”:
杨杰(右一)在旅检现场实地检查发热旅客转运路线
——12条自动测温通道已全部开启,但旅客要逐一进行健康申报和测温,通道拥堵怎么办?杨杰当机立断:“加开人工通道!”于是,多名关员紧急到位,手持测温仪对旅客测温。
杨杰(左二)在白云机场口岸现场研究应对入境检疫小高峰
——填报台也不够用了怎么办?杨杰马上通知即将进境的航班,在抵达前向旅客派发《健康申明卡》进行填写,尽量减少人员通关滞留造成的集聚。
——发现多名发热旅客,负压排查室即将饱和怎么办?杨杰又马不停蹄,协调机场方迅速加建临时排查室、设置等候缓冲区……
一波小高峰过去,杨杰走进休息室,没有休息,而是对刚刚奋战一轮的同事们说:“下一个早高峰是凌晨3点,在T1航站楼,我们赶紧准备。排查不能漏掉一人,但也要确保防护,不感染一人。”
这段时间,杨杰几乎住在了机场。她从部队医院转业到海关,坚守旅检口岸19年,对病毒险恶有着比常人更深的认知。
大年初六,杨杰接到丈夫心梗的消息,匆忙赶回家。守在病床前照顾丈夫,手机却响个不停:多个国际航班取消或返航、旅客要办理退关手续、各单位派到白云机场卫检岗位支援的干部在等工作安排……
仅仅3天后,在丈夫大力支持下,杨杰又回到一线。“谁都不容易,只有‘大家’都安全了,千千万万个小家才能安稳。”她说。
监制/ 陶永
审校/ 刘畅
编辑/ 雷煦
美术编辑/ 卫昊
(来源:“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
责编:朱箫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