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冬生前与董存瑞雕像合影。
尽管已到3月中旬,阳光下的白玉兰吐露芬芳、秀美绽放,可在北京市公安机关,许多人的目光却依然凝视在2月,凝视在2月22日那个不愿相遇的凌晨……
2月22日凌晨,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民警艾冬不幸牺牲,永别了他心心念念的公安事业和亲人、战友。2月15日,艾冬在前往单位工作途中突发急性脑出血被送到医院抢救,然而,日夜牵挂他的战友们等来的却是最残忍的不再重逢。
艾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5岁。直到他牺牲后,很多战友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外甥。从警近24年,艾冬朴实低调、严于律己,一直从事服务群众工作——6年基层派出所、11年人民信访接待、6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在处理一桩桩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难事中秉持初心,在办理一件件来信来访中践行宗旨,在接听转办一个个诉求电话中温暖人心。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搭建起群众与政府的“连心桥”,他的忠诚担当、乐观向上深深地刻印在战友们的脑海里。他仿佛一束耀眼而温暖的光,照进每一个与他共过事的人的心里。
敢于担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信访支队支队长康健是2009年到信访处工作后认识艾冬的。他告诉记者,艾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信访工作对个人业务能力要求很高,这么多年他从未见过艾冬有过畏难情绪,每天总是乐乐呵呵的,口头语就是“我能扛”。“接诉即办”工作倾注了艾冬大量心血,研究系统、甄别分类、盯办流程、反馈回访、梳理汇总,每天都有很多的派单量,加班加点是常事。6年来,艾冬带领同事累计完成接单派单任务近34万件,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游客李某拨打12345,反映因疫情受阻无法返回家乡且在北京无宾馆接受入住的问题。艾冬接到这个线索后,立即协调属地公安分局及相关政府部门,对李某父子采取隔离观察措施,并在隔离期满后,帮助他们返回家乡。李某在离京前专门致电12345,对艾冬高度负责、热情服务的工作作风表示由衷的感谢。”康健向记者讲述。
信访支队副支队长陈威这样评价艾冬:“心灵很干净,对人很真诚。我和艾冬相识是在2018年6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敢于担当。他的业务能力非常强,工作人员有什么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详细地告诉对方该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办,悉心传授经验。他工作细致高效,在办理派单时多次发现案件线索、助力破案。”
“就在艾冬倒下的那天上午,他接到值班文职人员请示如何处理一份派单的电话,那时他已经感觉很不舒服了,但仍然坚持指导完成办理。没想到,那竟是他人生中处理的最后一个派单。”康健对记者说:“艾冬是一个很纯粹的人,身上充满正能量。这和他的家庭教育‘工作要上进,对自己要求要高,关键时刻要冲的上去,不能给舅舅丢脸’息息相关。他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有他个人的努力,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心系百姓,苦活累活危险活主动承担
信访支队民警曲宏志跟艾冬相识24年,他对记者说:“我们都是1996年入警,入警后同在德外派出所工作。艾冬说话礼貌、办事利落,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还总是帮助其他同志,经常主动承担所里车辆的清洗和年检工作,大伙都亲切地管他叫‘司机小艾’。他特别有亲和力,群众有问题、有难事都喜欢找他。他下社区,群众老远就跟他打招呼,像是家里来了亲戚一样。”
1999年,因为工作出色,艾冬被任命为警区警长,他所带的警区各项排名都在所里名列前茅。当时担任警区副警长的崔笑宇说:“艾冬干活特别拼。我们那会儿主要是办案子,为了破一起案子,他每天凌晨三四点爬起来去蹲守,直到案件侦破。工作中他从不考虑自己,但对同事特别关心,苦活、累活、危险的活都主动承担,总说‘我来,有事儿再叫你们’。”
“艾冬就是这样,关键时刻敢于冲锋,艰苦面前从不退缩。在工作团队中爱担当、不推脱,有他在就踏实。他是一个可以放心把后背交付的好战友、好兄弟。”曲宏志说。
在多年的信访工作中,艾冬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同事李建斌说,他为人特别热情,接待群众讲究方式方法,从没见他跟群众红过脸。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公安局12345“接诉即办”分中心全天候安排人员值守。艾冬作为负责人,每天都会梳理涉及疫情的电话派单,然后将每一单转派给相关部门。他经手的办理件,不仅记录详细,而且每个办理进度节点都有电话追访。只要有新进展,他就会主动给群众打电话反馈。他经常嘱咐同事:“每个派单对于群众来讲都是大事儿,不能马虎。”如果遇到个别事情办得慢,他比群众还着急,不断地催促办理。
不仅如此,艾冬还是个热心肠。同事有事需要请假,他总会主动把工作揽过来。中午怕自己电话多影响同事休息,他不去宿舍午休,经常在会议室沙发上靠一会儿。“现在看到他的工位空着,我鼻子都发酸。”同事陈华说。
热爱生活,把战友当兄弟姐妹
在艾冬生前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大束淡雅的菊花,一张写有“艾哥,一路走好”的卡片放在上面。这是信访支队文职人员荣珊听到他牺牲的消息后特意买来寄托哀思的。
“我从2014年10月开始从事信访工作,就一直和艾哥在一个办公区。艾哥是个大嗓门,老是干劲十足的样子。他对我们工作的指导特别用心,遇到有谁情绪急躁,他会乐呵呵地委婉提醒。他对我们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荣珊向记者回忆,“疫情发生以来,艾哥自己掏钱为我们购置药皂、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他知道我妈妈做过手术,就经常询问老人的身体,而他自己有胃病却总不在意。在我们心里,他早就超越了领导,是我们的大哥。”
信访支队文职人员张广伟告诉记者:“艾哥的微信名叫‘爱生活’,一直以来他把单位当家,把我们当兄弟姐妹。刚刚搬到这个办公区时,因为是新装修的,艾哥给大家买了好多绿植净化空气,还把通风好的房间给我们当宿舍。年前,他还买了好多漂亮的中国结和福字装饰办公环境。疫情发生后,他开玩笑地跟我们说‘疫情期间不让串门,你看我给大家布置的小环境,是不是在单位也有过年的氛围’。”
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民警高松曾是艾冬在派出所工作时的徒弟。高松回忆说:“2001年我实习的时候,艾冬是六警区警长,永远忘不了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带着我们蹲守,带着我们抓捕……永远忘不了他亲切地叫我们这帮实习学员‘弟弟’。前几年,他还和我们一起踢球呢,怎么就这么突然地离开了......”
“艾冬是首都公安民警的楷模。忠诚是他一生的坚守,爱民是他的职业精神写照,担当是他融入血脉的自觉行动。”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副总队长李丰这样评价艾冬。
责编:纪爱玲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