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武汉的声音日记:武汉“星星”、北京“月亮”和“太阳”妈妈

2020-03-15 16:10:43来源:新华网
生成海报
字号:

身着一袭白衣,他们是病人眼中的希望、是天使……脱下厚重“战袍”,他们对父母有着怎样的牵挂?对爱人有着怎样的思念?对孩子有着怎样的眷恋?对所见所闻有着怎样的感动?对用心守护的病人又有着怎样的真情……

点击收听来自武汉的声音日记第六期。今天讲述这样的一家人。哥哥叫刘继星,是北京胸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成员,妹妹叫刘继月,奋战在北京地坛医院ICU病房。而他们的妈妈也曾是医务人员,退休前就职于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参加过抗击非典疫情。一起来听他们的故事。

3月5日 武汉

从来到武汉的第一天,我就做好了战斗到底的准备。

说实话,我能走上护士这条路,其实和妈妈有分不开的因素。我学护理学的时候,还算比较早。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男孩儿学护士这个职业,我们班一共72个人,就两个男生,很多人开始不理解我一个大男孩儿怎么选择了这个职业。

图为北京胸科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刘继星护士。

但我就觉得,救死扶伤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还可以用自己所学去帮助别人,这次在一线,男护士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力气和体力都相比女护士大,看着自己护理的病人一天天好起来,还真是挺有成就感的,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其实每天忙的时候还好,就怕闲下来。身处一线,谁能不想家?主要还是想老妈,挺担心的。但一想到当年非典时她在一线的画面,我就觉得,我现在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能坚持就能胜利。

她抗击非典,我抗击新冠,我要做的比她更好。

图为北京胸科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刘继星护士。

现在已经养成了每天和妈妈打视频的习惯,她虽然嘴上不说多担心,而且总说我在家没事,你们兄妹俩放心。不过估计我要是一天不打,她晚上怕是就睡不着了。

真希望疫情能赶快过去,希望我妹妹能够平安,希望家人能够平安、武汉能够平安、湖北能够平安、中国能够平安,希望我们所有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都能平安回家。

图为北京地坛医院ICU病房的刘继月在工作中。

3月5日 北京

已经记不清这是在ICU值班的第几天了,总是看不到妈妈、总是看不到孩子,有时候真是会觉得很无助。

但想想哥哥都去武汉前线了,老妈当年也在一线抗击非典,自己也不能输啊!所以就更加努力地对抗新冠肺炎。

希望妈妈在家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别担心我们兄妹俩了,我们肯定会照顾好自己。也希望哥哥在武汉一线吃得饱、睡得好,有力气抗击这个病毒。真的是很想对全天下所有的医护人员说: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来打败这个新冠肺炎病毒。

还是畅想一下未来美好的生活吧!这场战役结束之后,一定要多陪陪妈妈、多陪陪孩子,然后我哥赶紧回来,我们一家又团聚了,欢欢乐乐地吃顿饭,好好地在家休息几天。

图为北京地坛医院ICU病房工作的刘继月。

3月5日 北京

2003年非典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没想到一转眼两个孩子又上了前线。

那天老大没来得及回家,从医院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其实当时也挺突然的,反正还是没控制住,哭了。但我觉得还是要坚决支持他去武汉。我说你去吧,我没事儿,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

在医院工作三十多年,这份职业让我觉得很光荣。想想当初俩孩子填的志愿、选择的职业,都是我帮他们选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给孩子选择这个职业。我就觉得这俩孩子心比较细,干这个职业很适合,救死扶伤。

刘继月、刘继星和妈妈在一起。

现在国家有难,咱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必须得上。现在他们俩应该都在忙吧,挺好,希望他们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业务知识,为咱们国家尽一份力。

当年给孩子们起名字一个叫“星”、一个叫“月”,现在“星星”在武汉,“月亮”在北京,我这是在家盼星星、盼月亮,但不管去多长时间,我都支持。真希望这疫情能赶紧过去,所有孩子都能平平安安地回家。

策划:汪金福 孙志平

监制:田朝晖 幸培瑜

统筹:魏骅 吴炜玲

编辑:董琳娜 刘在 赵世芸

李放 朴文琳 罗鑫

设计:康薇

播讲人:董千齐 吴炜玲 郑梦雨

执行:新华社“声在中国”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供稿来源:北京胸科医院 北京地坛医院

新华社全媒体编辑中心、音视频部、北京分社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

联合出品


责编:张阳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