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我们要率先步入小康社会”

——神农架的绿色扶贫之路

2020-03-04 10:44:30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中国唯一的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着高强度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同时,神农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发展经济就要破坏生态,是保护还是要发展?”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一个看似严峻的问题摆在了神农架人面前……2020年1月14日,记者深入神农架林区,实地采访这里的脱贫故事。

生态扶贫:保护和发展和谐共生

在神农架,有一种叫“中华蜜蜂”的独特蜂种。2011年,神农架成为国家级中蜂保护区。原本被当地人司空见惯的小蜜蜂,却成了神农架生态扶贫的中坚力量。木鱼镇潮水河村村民邹万明就是受益者之一。

2011年,邹万明的家被突发的山洪冲毁。在之后的两年内,邹万明和女儿又因病住院,仅手术费就有十多万,这让家里欠下了巨额债务。“那段时间真的是很难熬”,邹万明说。

2012年,为了凑手术费,邹万明开始尝试养蜂。可喜的是,那年蜂蜜质量非常好,产量也很多,卖了几万块钱。

“虽然远不够手术的钱,但这是个希望。”从那时起,靠养蜂自强的决心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在神农架启动中蜂扶贫工作。神农架供电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实施主体,走村入户,摸底调查。

“我们村邹万明的蜜蜂养得好,可就是这两年家里有人病了,欠了不少钱。想发展,哪来本钱呢?”村支书郑志刚对帮扶队伍说道。

没有本钱,就给资金,给技术。

供电公司为邹万明提供蜂箱、种蜂,还联合政府部门一起为蜂农开设了中蜂培训班。

图片,.png

神农架木鱼镇潮水河村村民邹万明在检查蜂箱。(海外网 李帛尧/摄)

邹万明利用所学知识,改良了老式蜂桶,蜂蜜的产量大大提升,质量也越来越好。蜂桶从十几桶、几十桶再到一百多桶,邹万明的养蜂产业越做越大。现在,邹万明家一年的产量可以达到1300到1400斤,每斤的价格在100元左右,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

“我富不是目的,还要带动周边人富。”看到邹万明赚了钱,村里想请他做养蜂致富的带头人。如今,潮水河村的很多村民都参与了中蜂养殖。“我们村已经全面脱贫,标准是年收入6000元”,郑志刚说道。

2014年开始建档立卡,到2017年实现脱贫,再到2018年正式确认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神农架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发展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44片1.png

神农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图为栖息在神农架的金丝猴。(海外网 李帛尧/摄)

回忆神农架林区的发展历程,林区副区长沈绍平这样说道:“我们神农架经历了三个经济发展阶段。”

首先是“木头经济时代”,神农架林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1.1%。于是当地便大规模砍伐原始森林,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后来国家也初步意识到了砍伐森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于是决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小水电。神农架境内有317条河流,理论上的水能蕴藏量达到53万千瓦。但小水电的开发最终造成了对神农架地质地貌和水系的严重破坏。

继砍伐森林、发展小水电之后,神农架进入了“石头经济时代”。通过开采矿产资源,靠矿山工业发展经济,而这又导致了次生地质灾害,当地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高强度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下,当地要发展经济,老百姓要生存。是要保护,还是要发展?一个看似难以磨合矛盾成为摆在神农架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图片.png

神农架原始森林分布广泛,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1.1%。(本报记者 杨俊峰/无人机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沈绍平介绍说,神农架林区正在发展“旅农林”的生态经济产业。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在林下发展生态农业,同时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做到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旅游扶贫: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找准了发展方向,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驻村干部便成为了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一线工作者。

每天清晨,松柏镇红花朵村扶贫专干黄先萍都会在村里的主干道上走一走,不时进入贫困户家中,同他们拉拉家常,了解他们有什么需要。这样的工作她已经坚持了4年。

红花朵村位于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北部,海拔近2200米,属于高寒地区。因村民居住分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成为了松柏镇最落后的村。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那就搬。

2016年,村里新建了易地搬迁小区。村民谭华英是本次的安置对象之一。新房建好后,考虑到谭华英的原住房属土木结构,且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村“两委”及帮扶工作组多次上门劝说谭华英搬家。因长期适应了以前的居住环境,谭华英拒绝搬家。

就在工作组束手无策时,黄先萍站了出来,她以晚辈的身份对谭华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谭华英答应搬迁并拆除旧危房。住上新房后,谭华英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共产党好”。

随着神农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路过红花朵村。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妇女便成了村里常住人口的主体。

图1.png

松柏镇红花朵村的新建民居。(海外网 李帛尧/摄)

为了带动村里留守妇女实现脱贫,黄先萍想到了利用红花朵村的区位优势,发展旅游餐饮服务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她结合帮扶单位的优势,联系专家到村里开展技能培训,为留守妇女讲解旅游服务知识,让她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灵活就业。在她的帮助下,村里以妇女为主开办的旅游农庄已有16户,在促进妇女创业的同时,也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如今,红花朵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主干道两侧都是经过精心装修的新房,村路也安装了路灯,更是在2017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8年,红花朵村实现全面脱贫。

“黄先萍的这个人和善挺好相处。”每当听到村民这样评价她,黄先萍的心里就感到暖暖的。

临近年关,神农架木鱼镇的冬季旅游即将迎来客流高峰,去神农架滑雪场游玩的旅客大多会在木鱼镇住上一晚。当记者问起现在的过年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区别的时候,木鱼镇副镇长郑德军却说:“我们现在的过年没什么感觉,但不代表木鱼镇的过年不红火。”

郑德军回忆道,在他小时候,也就是那个物质基础极度匮乏的年代,每到腊月二十八,家里的小孩就开始计算还有几天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

而对于当下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的木鱼镇来说,物质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很强烈的诱惑力了。

以前过年,木鱼镇上的居民都会出门串亲戚,打打牌,拉拉家常,那是因为有时间打发,现在却没有了。镇上有很多人家办起了农家乐,正忙于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那些不做生意的人,选择了外出旅游。如今,木鱼镇居民的过年方式是,要么家中待客,要么出门作客。

健康扶贫: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除了在生态扶贫、旅游扶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外,健康扶贫的各项措施基本上解决了神农架林区曾经“小病拖大病,大病拖绝症”的医疗落后状况。实现了林区、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医疗报销比例达80%、医疗自费费用在5000元以下的医疗保障体系。

“2020年,我们要在湖北省率先步入小康社会。”沈绍平自信地说道:“我们今后一定要通过巩固脱贫成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真正的实现乡村振兴,真正的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是我们作为基层干部的心声。”(海外网 李帛尧)

责编:夏夏、童芳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