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适应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0-02-17 21:19:03来源:金羊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交通、能源、科技、水利、信息、城乡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实现重大飞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动车高铁、数字化、互联网、物联网等等,可谓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深改会议上的重要强调,正是为我们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指出实践方向。

坚持集约高效。集中统筹是最好的集约,科学规划是最大的效益。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谋划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中来整体谋划、统筹谋划,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机制,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作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系统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功能配置、规模结构,按照节约土地、设施配套、节能环保、突出特色的原则,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础设施质量效益。

坚持经济适用。基础设施具有典型的公共属性。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能源、交通、教育、信息等基础设施的这一属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投资成本的最小化换来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是我们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根本追求。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健全基础设施财政、信贷支持机制,创新建立基础设施保险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发展创新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打破基础设施的行业和区域壁垒,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在不同层面建立广覆盖、多维度、全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资源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业态与各项基础设施功能的融合,使其在助力“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百姓民生等方面上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坚持智能绿色。智能是基调,绿色是底色。一方面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重点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形成适应智能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另一方面要牢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推动基础设施发展上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绿化、污水处理、供水供气等设施条件,推动再生清洁能源利用。大力推进乡村交通、网络、卫生、教育、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安全可靠。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底线,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严格做好基础设施风险管控、安全评估和应急预案,加强海洋、森林、气象、人防、消防、应急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其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在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金羊网文/邓尤福)

责编:俞镜淇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