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五福"入选新年俗 数字经济让"年味儿"历久弥新

2020-01-24 12:28:07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还记得吗,80年代怎么过年? 放“窜天猴”,看春晚,串门收压岁钱,一家人围着八仙桌包饺子,还有咱妈烫头……

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不少,这些“古早味儿”年俗慢慢淡出了00后的记忆。甚至每逢过年都有人吐槽“年味儿淡了”。

包饺子不再是年轻人掌握的技能,新一代的“社交障碍患者”们可不愿意串门……那么年轻人过年都干点啥?

年前,社交媒体上发起的“年味儿”投票显示,集五福、云拜年、抢红包和全家游已经成为 “四大新年俗”。

海外网249.png

海外网252.png

其实,春节最令人期盼的地方,就在于情谊饱满地交流,用年轻人时兴的互联网语言就叫“交互”。

包饺子是交互,在擀皮儿调馅儿的配合中,聊聊家长里短。串门儿也是交互,一年未见的“发小”相互吐槽老板,最后付之一笑,祝愿彼此新年更好。这种 “交互”,让一年中疏于联络的感情重新热络起来,成为春节最重要的“仪式”。

海外网408.png

其实这些年,中国年俗文化的内核从未改变过,只是年轻人过年的“仪式”变了。数字经济为春节创造出了花样百出的新乐趣,人们的“交互”方式变得更多元,年味儿中蕴含的科技感越来越浓。

比如5岁的支付宝“集五福”,以80.7%的高票入选“新年俗”。集五福发展到今天,俨然已经成了街头巷尾的流行文化。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扫福”。

海外网575.png

有网友狂攒“敬业福”,准备大年三十当年货带回家,送给一年未见的父亲。还笑称,“五粮液常有,而敬业福不常有”,它代表着最深最真的孝心。

杭州的公交车为了方便市民扫福,竟然在车身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福字。一夜之间成为网红,不论走到哪都有行人停下来行“手机礼”,对着车身一通狂扫。

海外网717.png

当我们从工业时代走进数字经济时代,科技逐渐变成了串联公众情感的纽带。它让中国传统的祝福文化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延伸。

过年前,杭州市民群策群力捐出了100个敬业福,在一场公益活动中,换成了贫困山区孩子的新运动鞋。湖南90后小伙扫福抽中了6.66顿年货,大方地分享给了全村300多户乡亲,全村都因此热闹了起来。

甚至,这个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快舟一号甲遥九运载火箭也被命名为“快舟·富强福”,承载着中国人对国之重器最美好的祝福。

海外网939.png

其实,“集五福”的流行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技的不断进步。

最近,支付宝官方揭秘了“扫福”背后的故事。

袜子上变了形的福,窗花馒头上的福,各种手写体的福。如何能让每个扫福的人都顺利得到福气?这需要非常好的“机器学习能力”。而2016年“五福元年”,深度学习技术才刚刚兴起,一切看起来并不简单。

为了给机器筹集“教材”,支付宝的视觉识别团队“骚扰”了全公司上下几百号人,“给我变着法子写10个福字再走!”收集到的好几千个手写福字,都被“喂”给了识别系统,供它不断学习。就这样一路摸索,直到今年,通过支付宝自研的引擎,机器识别的计算速度提升了一倍,扫福集福也更顺畅了。

科技发展也让“集福”有了更多玩法,比如扫出的“五福”被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代表着福气长长久久。年轻人通过在蚂蚁森林里给好友浇水集福,在庆祝新年的同时,也成了“环保”达人……

中国传统的“年俗文化”从未淡去,“年味儿”反而历久弥新。不知不觉间,“送五福”已经成为了人们最美好真挚的祝愿。

海外网1385.png

责编:张青津、张荣耀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