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2020-01-22 17:52:56来源:新华社
生成海报
字号: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12)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7日拍摄的中山古镇景色。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新华社重庆1月21日电 题: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新华社记者李勇、李松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13)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7日拍摄的中山古镇夜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开席喽!”新春时节,一年一度的千米长宴又在重庆江津区中山古镇如期上演。记者跟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品尝软糯的夹沙肉、清香的烟熏豆腐,体验着“一双筷子吃遍一条街”的热闹畅快。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5)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7日,余国会在制作烟熏豆腐。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千年古镇、千米长宴、万人空巷……这里独具韵味的“烟火气”、历史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品年味、忆乡愁”。千年中山古镇也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散发出既古老又青春的魅力,有了新的“生命力”。

古镇“火了”:菜中味、酒中趣共品传统年滋味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1)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8日,游客在中山古镇千米长宴上体验美食。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这是古镇自己的新年节日:举办千米长宴这一天,古镇上家家户户挂起喜庆的红灯笼,老商铺门口摆满了米酒、烤糍粑……好客的老街居民事先预备的餐桌在老街屋檐下一字摆开,一眼望不到尽头。

在传统的祭祀祈福后,千米长宴正式开席。记者沿着摆满街巷的方桌一路向前,烧白、粉蒸肉、醪糟汤圆等当地特色食品热腾腾,游客能够大快朵颐。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2)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8日,在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上,杨光祥在“打盆上菜”。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身着红色对襟外套的古镇居民杨光祥展现了他的绝活——“打盆上菜”。只见他将九碗热气腾腾的菜肴盛放在一个长约2米、宽约20厘米的木托盆里。顶在头上,飞快地穿梭于席间,为大家添菜,利落的身手赢得一片叫好声。

千米长宴是中山古镇传统民俗发源于宋朝。每逢大的节日,在古镇的商贩、游人、挑夫等因离家较远不能赶回家中,本地居民就沿街设宴,为他们免费提供吃住。

“从2005年古镇上的居民自发举办第一届千米长宴以来,光是今年就吸引了两万多游客。”中山镇文化站原站长刘栋林说。

古镇“活着”:这里的乡愁亲切可感

过去的中山因水而兴,是商贸集聚的码头,大米、食盐、茶叶等物资经笋溪河运到古镇后,再由马帮转运进更远的山区。这里“三百舢板聚码头、九百骡马走四方”曾是历史一景。

后来水运衰落,古镇复归沉寂,旅游发展让古镇热闹重现。记者一路走一路看,古镇老街老巷里,一面摆着千米长宴,另一面书馆里老艺人们神态自若,吟诵着中山古镇的“老历史”;老茶馆也是人头攒动,一盏盏盖碗泛着茶香;食铺子前的烟熏豆腐已滋滋泛黄……这是一座“活着的”古镇,乡愁亲切可感。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6)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7日,余国会(左)在销售自家制作的糍粑。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在老街42号,余国会卖了近30年的烟熏豆腐、石板糍粑,热情招呼着过往游客。“家里手艺代代相传,几乎没有变过。头一天先把黄豆泡上六七个钟头,然后磨成豆浆。在锅里烧涨后,用滤布过滤,直到豆腐逐渐成形。”余国会说。

底下铺着木炭,上面一米见方的楠竹篾盘,正好放下70多块豆腐,一翻一捡中,豆腐刚好泛黄却不发焦,闻着香吃一口更香……千米长宴前后几天人多热闹,余国会一天能卖一两百块豆腐。镇上生活成本低,“一块豆腐”养活一家,日子就这样过来了。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7)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7日,在中山古镇的“九龄堂”药铺内,掌柜方和兰站在药柜前。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古镇不少“活文物”也吸引游客驻足停留。方家在镇上经营药铺已是12代人,前年药铺“九龄堂”交到了方和兰手里。层层叠叠的药格子是清朝时的老物件,有的虽已掉漆,但并不影响药铺主人平常搁药抓药。

一块“诚实守信”的牌匾挂在“九龄堂”药铺显眼位置,记录着这家人开铺卖药的传统和风范。“镇上的人都知根知底,不乱算价、不乱收费,铺子才活得长久。”方和兰说。

游客既拍千米长宴,有时镜头一转,也把方和兰当成“一景”,在她称药时、拨算盘算账时,把她“装”进镜框。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8)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7日,在中山古镇的“九龄堂”药铺内,掌柜方和兰在药柜前称中药。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古镇更开放:“拥抱世界”增添别样文化味道

记者采访潜之溪茶社老板庞建亮时,正好一群镇上的娃娃嘻嘻哈哈,涌进屋来。“庞老师,你看我们写的‘福’字好不好看嘛。”娃娃们手举得高高的,一笔笔“福”字虽然青涩,倒也工整。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9)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8日,庞建亮(右一)在给古镇居民和游客免费写福字。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九年前,庞建亮三姐弟退休后看中中山古镇人文山水,经营起了茶社、民宿。空闲时还免费教山里的娃儿学写毛笔字、写春联,还提供笔墨纸砚。

“古镇之所以吸引人,因为这里有真正的‘山水房、山景房’,每个门框都是一个‘取景框’。”庞建亮说,这里的人也大方包容、热情善良。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10)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8日,76岁的丁明兴在自家茶馆内表演传统曲艺节目。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古镇虽老,却不拒绝开放,古镇上的人心态年轻,也愿意学习。“嫦娥奔月、蛟龙入海……我们搞航天、搞科技,为的是中国梦早早实现。共产党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就在今年,就在眼前。”身穿青色袍褂,手持竹筒道琴,76岁的丁明兴传统曲艺顺手拈来,现代题材也是驾轻就熟,还富有新的韵味。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11)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1月18日,在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活动上,演员在表演传统川剧变脸。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古镇人并不墨守成规。丁明兴3岁开始“泡”在川剧茶馆学习,虽然学历不高,但天天看新闻,善于把最新的时代话题,编入曲艺之中,吟吟浅唱成了古镇游客围观的一道“风景”。

这几年,这座位于中国西部偏远山区的古镇还主动“拥抱世界”。借着千米长宴这一平台,中山古镇引进了意大利、埃及、泰国等国的文旅项目,先后开展“(意)一见钟情”“(埃)爱上中山”等主题活动,“晒”外国美食、美景,为古镇增添了别样的文化味道。

责编:俞镜淇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