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月17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微信公众号“华闻派”报道,中国农历春节不仅牵系全球华人的心,每年的“春运”,也令许多外媒啧啧称奇。春运期间的火车票、机票往往一票难求,高速公路也呈饱和状,为了与家人们好好团聚,每个人都想尽办法,而进行这一年一度的“人类大迁徙”。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回家过年。还有一群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却选择留在了异地他乡。他们是如何过年的?
在伦敦过年: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有年味儿
来自长沙的萱萱,在英国已经生活8年了。她回忆起小时候过春节,主要是跟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放鞭炮、领红包,守岁守到凌晨12点。平时8点就睡了的奶奶,也会一同守到12点,并准时端出一锅热腾腾的汤圆。
萱萱回忆道:“哪怕年夜饭吃得再饱,奶奶都会敦促我们一定要吃颗汤圆,代表新的一年圆圆满满。”
英国是不为中国年放假的。农历春节这一天,如果恰逢工作日,还是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不过伦敦中国城,因为有着红通通的大灯笼,显得格外热闹。
在特拉法加广场上,每年都有中国的表演艺术团体在春节期间进行文艺汇演,不管是英国华人,英国本地人还是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一起感受中国的年味儿。萱萱前几年在伦敦过年的时候,也总去特拉法加广场凑热闹,沾喜气。现在,她更喜欢待在家里,约上几个也没回国过年的朋友一起,吃吃家常菜,看看“重播”的春晚,甚至自己动手包饺子,别有一番味道。
萱萱笑道:“其实我在家过年都不吃饺子的,反而是来了英国,年年都包饺子、吃饺子。仪式感比在家还足。”
不过中国春节给她最大的感触还是,让她从一个“领红包的人”,长成了一个“发红包的人”。
2012年,萱萱在伦敦工作满一年。那年回国过年时,她认认真真地包了10个红包,在长辈们意想不到的眼神中,把红包放到了家里长辈的手中。包的金额虽然不大,可她内心却骄傲无比。她现在还记忆犹新:“感觉比自己拿到红包还激动!”
萱萱今年没有回国过年的打算,因为她的爸爸妈妈来英国了。而且,父母还有心地带上了春联,更准备在大年三十当天一展身手,为她做一桌道地湖南口味的年夜饭。
对于萱萱来说,在哪里过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在墨尔本过年:从家宴到上千人的“家年华”
11年前,跟着父母移民至澳洲的默默,已经很久没有回自己的家乡——醴陵过年。默默的家乡盛产花炮,所以每年每家都会采购大量的花炮,大街小巷都充满着年味和爆竹声,与默默现在所居住的墨尔本,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虽然墨尔本是座移民城市,过年的氛围也不少。但春节当天,大多数人还是要上班,外加墨尔本正值夏天,我觉得,比起家乡的过年气氛还是差了许多。”默默说。
在墨尔本的第一年,默默全家人没有参与墨尔本当地的华人新年活动,而是亲手操办了一桌属于自己的年夜饭,邀请亲朋好友们。
没想到的是,这桌只是为了让亲朋友好友相聚的年夜饭,从最初的20个人,因口口相传,加上朋友又邀请自己的朋友,在默默全家举办的第九年,这个年夜饭突破至1500人。
默默的父亲甚至会邀请国内的大厨专程来到墨尔本,提供地道的中国年菜,并将这场墨尔本华人的新年盛会取名为“家年华”。
不过,当时父母对于人数如此暴增的状况,有了一些分歧。”默默说道。
默默父亲的想法是:“每年就是要办一场属于华人的团圆饭,盛大与隆重是好的。这就是我们的理念。”但默默母亲却认为,因为过于庞大,而有些失去了“阖家团圆”的初衷。
为了调和这种意见,也传承父亲的想法,默默在第十年(也就是去年)主动接下了承办这场活动的重任。
她说,这场“家年华”,在春节的半年前就需要开始筹备。“包括在淘宝购买所需的花灯等装饰品,还需要策划不同的主题,以增加春节活动的乐趣性。”默默将去年的春节活动分成了三大块——“食品区”、“表演区”与“娱乐区”,把团圆饭升级成类似庙会的形式,同时还能吸引澳洲人共同参与,借此宣传中国文化。
去年的“家年华”让默默筋疲力竭,不过,一位在澳洲土生土长的老爷爷参加完这样的华人派对后对默默说:“我一直住在这里。今天这样的活动,是我51年来第一次参加!”她忽然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今年是“家年华”的第十一年,作为“总导演”的默默又忙开了。今年的主题是“花灯相会”,除了有传统的猜灯谜等活动,她还专门设计了造福单身男女的联姻环节,希望在过新年之余,也可以为“家年华”增添一些爱的氛围。
对默默来说,“现在‘家年华’的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就只希望墨尔本当天,有个好天气呀!”
关于过年,其实萱萱和默默都有着相同的想法——只要能跟对的人团圆,就是最好的年。毕竟过年,简而言之就是大家找个理由聚在一起吃点好吃的嘛。
责编:张振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