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百姓为保净水不种地、不养鱼,却反而致富了!

原来吃的是这碗饭→

2020-01-10 13:47:37来源:央视网
生成海报
字号: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水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南水北调沿线群众的用水安全。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丹江口水库的水源核心区。丹江口水库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全部在淅川县内,全县56.6%的面积被划进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内,80.3%被列入生态红线以内。如何破解守护与发展的矛盾?

经济发展.png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鄂豫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出发,途经1276公里总干渠、51座铁路交叉工程、102座倒虹吸、27座渡槽,一路北上,奔向北京。南水已成为沿线数十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在北京,成为供水“生命线”。自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至今,5年多时间,中线工程已累计调水超258亿立方米,按照北京密云水库现在的蓄水量,相当于约10个密云水库。彻底改变了“远水难解近渴”的历史性难题。

640.webp (28).jpg

南水北调工程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中南部。水库是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后形成,来自于汉江及其支流丹江水汇聚于此,面积超过1000多平方公里,被誉为“亚洲天池”。

640.webp (29).jpg

丹江口水库

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叶沟村,离水库只有不到500米的距离。47 岁的村民寇军红两口子都是残疾人,带着三个孩子两位老人,种着二十几亩地,日子过得很清苦,是村里的深度贫困户。但是在2013年,当地政府通知他,地也不能种了。这对于靠种地为生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原来,2013年,淅川县整治农村面源污染,丹江口水库周围的50万亩耕地,都在整治范围内,为了防止耕地里化肥农药的残留,流向丹江口水库,包括寇军红家在内的耕地都不让种了。

640.webp (30).jpg

过去水库沿岸污染严重

地不让种了,就得另寻出路。当地政府为了解决停耕农民的收入问题,开始引导村民养蜜蜂。并且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同时淅川县在果树种植施肥中放弃了传统的化肥,改成了有机肥料,彻底避免了由种地产生的污染问题。从那时候开始,寇军红就开始学着养起了蜜蜂,现在每年能产 1000多斤蜂蜜。

640.webp (31).jpg

石榴树

2017年,淅川县出台的《淅川县水果产业补贴办法》明确规定:对新发展杏李、大樱桃、黄金梨、软籽石榴等水果,相对集中连片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

寇军红在自家被禁种的20亩地上,种植了1200多棵杏李树,如今杏李树已经开始陆续挂果。2019年寇军红靠种植杏李和蜂蜜加在一起,有近六万元的收入,禁种不仅没有影响生活,反而让他脱贫致富了。

640.webp (32).jpg

杏李

上世纪90年代,为改善丹江口库区群众生活,淅川县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库区发展养鱼网箱5万多个,年产值达到了15.8亿元。网箱养鱼成为库区农民的主要产业,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

640.webp (33).jpg

过去网箱养鱼

香花镇东岗村村民曹杨玲,是村里的养鱼大户,一年收入轻松收入几十万。正当曹杨玲养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却接到了淅川县的禁养通知。按照规定, 2014年10月前全部取缔库区内所有的网箱养鱼,在2014年10月10日前仍未拆解上岸的网箱,由多个执法单位参与,依法予以强制拆除。就这样,淅川8000多户、2.8万人告别了以渔为业的生计。曹杨玲重金购买的鱼苗,只能半价贱卖,可谓损失惨重。

640.webp (34).jpg

强制拆除网箱

当地政府同样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花卉和绿化苗木为重点的特色产业,曹杨玲家的网箱被取缔后,一方面做起了野生鱼深加工,另一方面开始投资种植苗木。

2013年曹杨玲在水库沿岸投资一百多万元,种植100多亩苗木。曹杨玲告诉记者,比起网箱养鱼,种苗木虽然马上得不到收益,但却能绿化库区,涵养水源,过几年等苗木成材,会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在淅川,有6万多名像曹杨玲一样的库区群众,走上绿色转型之路,端起了绿色“金饭碗”,吃上了绿色“生态饭”。

640.webp (35).jpg

曹杨玲种植的苗木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放牧,有矿不能开发。水源地群众为保水质做出了巨大牺牲。2014年,在淅川县有大大小小企业380多家,企业纳税占了整个县财政收入的34%,自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以来,为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对338家造纸、冶炼等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否决大型建设项目40多个,县财政收入为此一度下滑了近40%,面对经济下滑挑战的淅川人该如何应对?

640.webp (36).jpg

被关停的化工工厂

原淅川县丰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运斌曾是淅川县有名的化工企业老板,产值每年2.5亿,税利每年2500万,是县里的纳税大户。 整治前,王运斌的企业正是迅猛发展的时候。但是由于当时疏忽管理和缺乏环保意识,企业的污水都顺着管道排放到了县里的灌河里,最终灌河里的水流向了丹江口水库。

640.webp (37).jpg

王运斌企业的污水

王运斌的企业被关停后,对淅川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据统计,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银行贷款等负债达2.6亿元。伴随着企业被关停,大量职工下岗,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640.webp (38).jpg

王运斌

众多企业被关闭,涉及到上千人员工的就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问题,国家为此高度重视。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对淅川县企业结构调整给予帮助。补偿政策的相继出台,让王运斌和职工们看到了希望。随后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王运斌投资近1000万元,重新选址建起了汽车配件厂。这次转型让他真切地感受到,环保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640.webp (39).jpg

王运斌的汽车配件厂

淅川县丰源氯碱有限公司曾是淅川县知名的一家化工企业,主要生产氯碱等基础工业原料,企业发展最鼎盛时曾达到2个亿的产值,纳税接近1000万元。

640.webp (40).jpg

曾经的氯碱有限公司

作为当地被治理的 15 家工业点源项目,原淅川县丰源氯碱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新彦的企业需要关停。这代表着之前的投入全部都打了水漂,这对郭新彦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并且还关系到几百个家庭的生存压力。转型到何方,郭新彦瞄准了临县西峡县这个全国著名的“香菇之乡”,背靠全国第一大香菇出口基地和大型香菇交易市场,做起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香菇产业。

640.webp (41).jpg

香菇罐头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丹江口渠首及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林面积达到38.7万亩,高效生态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山区农民人均收入的30%以上来自林果业。

半小时观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源地环境保护,将其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明确要求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

数据显示,如今的丹江口水库,森林覆盖率已达51.4%,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Ⅰ类水质断面比例达80%左右。一望无际的林木,郁郁葱葱的果树,成千上万的白鹤,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我们希望这里:青山永续、绿水长流,让绿水青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现绿色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走出“绿色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

责编:秦雅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