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让我的2019充满阳光

2020-01-09 12:53:22来源:新华社
生成海报
字号: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新华社客户端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这一年间,他们继续践行着“我在现场”的新闻追求:无论是战火纷飞、地震水灾,还是脱贫攻坚、共和国70华诞......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成为历史!从1月3日起,新华社客户端“我在现场”栏目将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19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们的镜头和讲述,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一个个新闻发生的现场。

2019年,36岁的我成为新华社摄影记者已有10年。

初心不改,平凡的我用平凡的镜头记录着一位位平凡的小人物。

2019年,感谢你们进入我的镜头,让我有机会记录你们的生活,你们无私奉献和热爱生活的气息让我的2019年充满着阳光。

2019年,7岁女孩张清语告别合肥的老师和同学,来到400多公里外的山村,同参与健康扶贫的父母一起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生活。

2019年,18岁的阜阳男孩俊俊已经是一名高二学生,他乐观、自信,从外表上看,跟同龄的大男孩没什么区别,无法和“艾滋孤儿”联想到一起。

2019年,30岁的安徽砀山姑娘李娟瘫痪在床上,咬着触控笔,“以嘴为指”点击手机屏幕,发布家乡水果的最新信息。

2019年,92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冒着高温经营着他的暑期英语补习班。叶连平说,他是一只和时间赛跑的“萤火虫”。

2019年,已经运行3年的“口罩天使”中途驿站共为300多户患儿家庭提供了免费住宿和爱心厨房服务。在生命寒冬里,为需要的人敞开那间温暖的小屋。

一、跟着爸妈去“驻村”

张清语和爸妈在清溪村的路边休息。

张清语今年7岁,跟我的女儿一样的年纪。2019年,张清语的父母为她的生活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为了“一家人在一起”,张清语转学到黄山市休宁县璜尖中心小学,同参与“健康脱贫 百医驻村”行动的父母一起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生活。

张清语的妈妈徐晓婵在清溪村卫生室内为村民看病。

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夫妻医生离开城市,一起来到偏远山村驻村两年,已经具备丰富的新闻价值。通过微信交流,了解到夫妻医生有1名7岁的女儿,正在办理转学手续,他们准备带着女儿一起去驻村,我预感到这一定是篇小切口反映脱贫攻坚大主题的生动故事。

张清语和爸妈一起来到清溪村为村民开展医疗服务。      带着女儿去“驻村”,还是跟着爸妈去“驻村”?在故事人物设置上,我提前进行了思考,为了让故事的视角更新颖,我决定从女孩张清语如何跟着爸妈走进大山开始全新生活的角度进行采访拍摄。为了全媒体呈现一家人的故事,我和同事张端吃住在村民家,持续跟拍了3天2夜。在采访过程中,张清语一家人积极乐观、苦中作乐、热爱生活的精神状态深深感染着我。

二、给我一个没有“标记”的人生

俊俊(右二)和小伙伴们走在上学的路上(2011年11月30日摄)。这些年来,陪在俊俊身边的还有4名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他们跟俊俊一样经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毒,最后因为父母离世或被父母遗弃而成为孤儿。

我从2011年开始接触阜阳“艾滋孤儿”,并确定为自己的长期关注项目。9年来,我用镜头记录了5名孩子成长的点滴细节,见证了艾滋孤儿由孤独封闭的儿童蜕变成乐观自信少年的完整过程。

2019年11月25日,俊俊在绘画。

因为关乎到艾滋孤儿的隐私,孩子们的监护人张颖多年来对待媒体的报道一直很谨慎。9年来,我尽量用相对隐晦的画面构图来保护孩子们的隐私,一方面想尽力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对他们生活的打扰。2019年世界艾滋病前夕,再次见到孩子们,他们的成长快得让人猝不及防。

1578545943201609.jpg

俊俊(左一)和小伙伴们骑单车在小区公园内追逐玩耍(2017年11月26日摄)。

18岁的俊俊已经是一名高二学生,性格沉稳的他学习很刻苦,成绩也很好,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学习动漫创作。俊俊与一起长大的其他几名孩子不同的是,他曾拍摄过公益短片,多年来一直以公开身份出席公益活动,拍摄限制相对较小。9年来,俊俊的成长过程被我完整记录下来,通过照片可以看到他一步步成长、成熟的蜕变过程。或许,对艾滋孤儿的长期关注在某一天会戛然而止,不管那天什么时候到来,我都会面带微笑,对他们说声“谢谢!”。

俊俊在窗边休息(2016年12月1日摄)。

三、“断翅小鸟”逆风飞翔

李娟在家中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村里的酥梨。

我与这位美丽的砀山姑娘的邂逅整整迟了两年,李娟的励志事迹在安徽也算家喻户晓,近两年她获得过很多荣誉,媒体对她的报道也很丰富。但是在多数有影像的新闻报道里,展示出的李娟的个人形象让人看了还是有点心酸。30岁的她正值青春靓丽的年纪,我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不仅展示她积极乐观面对挫折生活的励志一面,还要展示她青春四溢的阳光灿烂的一面。

李娟在家中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村里的酥梨。      李娟在19岁的时候被查出患有脊髓空洞症,从此瘫痪在床,全身只有头能动,此后的李娟一度陷入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断翅的小鸟”。还好,命运向李娟敞开了一丝微光,她咬着触控笔,“以嘴为指”点击手机屏幕,开启了自己的电商创业路,并帮助村里的贫困户销售砀山梨等农产品。

1578545899806260.jpg

李娟在自家梨园里看妈妈采摘酥梨。

10月份正值砀山酥梨采摘的季节,李娟的父母起早贪黑在梨园里忙着采摘。采访那天,天气晴朗,李娟在弟妹的帮助下来到了自家的梨园,看到丰收的场景,想到小时候在梨树下与姐妹一起嬉戏的时光,李娟开心得像个孩子。在梨园里,我爬上爬下,换着各种角度,只想把李娟和她家人的劳动之美和大地的丰收之美记录下来,希望把她们的美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1578545848784094.jpg

李娟在自家梨园里。

四、做一只和时间赛跑的“萤火虫”

暑期伊始,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92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又开始了暑假的忙碌。每天,叶连平上午讲课三个小时,下午讲课两个小时。除了上课,叶连平还要给孩子们打印教材,批改、点评作业,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叶连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里上英语课。

无法想象,在夏天40多度的高温天气下,一位92岁的老人把自己的日常安排得这样紧凑。叶连平老人平时不愿意被媒体打扰,原因很简单,他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要做的事情太多,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浪费。

7月31日清晨六点多,叶连平来到卜陈学校暑期补习教室收拾讲台。

拍摄叶老师的那两天,正值夏季高温,怕老人身体吃不消,我们选择早晨和上午拍摄。叶老师早上5点前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为了完整记录叶老师的日常生活,我和同事凌晨4点便驱车从酒店赶到叶老师家。在英语课上,老人发音标准,思维清晰,板书工整有力。虽然开着空调,但是汗珠还是顺着老人的脸颊和胳膊往下滴。整个采访中我也是提心吊胆,生怕老人中暑。

7月31日清晨六点多,叶连平在卜陈学校门口和值班老师交流。

教室的墙上写着“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叶老师却说,蜡烛光很亮,能照亮的地方也很大,而他能照亮的地方很有限,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一只闪烁微光的萤火虫。叶老师把自己比喻成萤火虫,而且还要跟时间赛跑。

叶连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里结束一个小时的英语课走下讲台。

19年来,叶连平开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已经帮助超过1000名孩子,也有孩子长大后回到叶连平身边,用爱心回报爱心,帮助叶老师一起经营“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老师一辈子活得很纯真,采访中我定格了一个画面,叶老师在课间收到孩子送上的一个折纸蝴蝶结,拿在手里,左右翻看,笑得像个孩子。

叶连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里欣赏学生刚刚送给自己的折纸礼物。

五、生命寒冬里,有间温暖的小屋

在合肥的一个城中村里有一座两层粉色建筑,与安徽省儿童医院仅一墙之隔,由公益组织承租装修后,为家庭困难的求医患儿及其家庭提供短期免费“中途宿舍”和自助“爱心厨房”,为患儿和家长带来便利和温暖,成为“口罩天使”们的中途驿站。

三名小朋友在“中途宿舍”房顶的活动区玩耍。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蜗居在城中村里的求医家庭的生活状态应该是灰色调。然而,通过几天的蹲点采访,我记录了这个群体抱团取暖,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一个个积极向上的感人故事。

一名小朋友在“中途宿舍”房顶的活动区玩耍。

一名患儿和家长在“中途宿舍“房顶的活动区晒太阳。

在“爱心厨房”里,一日三餐前的时刻,厨房里热气腾腾,患儿家长们在各自的炉灶前精心烹饪,为求医的孩子制作一餐可口的饭菜。在只有几平方米的“中途宿舍”里,不管再晚,总有一盏灯为他们亮着,让他们在生命寒冬里,有间温暖的小屋。这是他们的生活,也是我们的生活,不管走多远,我们总希望妈妈做好饭菜,在温暖的家等待我们的归来。

2019年,我很幸运,能够用镜头讲述这些平凡而温暖的故事。

在这里,没有精巧的构图和讲究的用光,只求保留真实的温度,温暖你我。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年都值得铭记。

再见,2019。你好,2020!

8月31日,刘军喜在安徽省休宁县璜尖乡清溪村拍摄7岁女孩张清语和父母的驻村故事。(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图/文 刘军喜

视频 刘军喜 张端

责编:秦雅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