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公益岗,上新产业,河北省康保县马鞍架村户户有营生

家门口上班 靠双手干出好日子

2020-01-08 10:42:20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开栏的话

新春将至,年味渐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0年令人格外期待:这一年,我们将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各行各业的人们正用奋斗开启新征程,在脱贫一线,干群齐心,攻坚克难;在工厂车间,机器轰鸣,火花四溅;在逐梦路上,步履坚定,奋力奔跑。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记者走进贫困山区,走进城市乡村,走进群众生产生活,捕捉温暖人心的动人镜头,感受时代发展的强劲脉动,聆听大国前行的铿锵足音,洞察美好生活背后的奋进力量。敬请关注。

瑞雪兆丰年。2020年的第一场雪漫天飘洒,河北省康保县张纪镇马鞍架村一片洁白。

天刚麻麻亮,村民刘建平起身穿上黄马甲,戴上绒手套,一手扛起铁锹一手拎着扫帚往外走。推开院门,同样装扮的老杨也从家里出来。

“老哥,咱俩想一块了。”

“可不是吗,咱当着村里的保洁员,要不早点把道儿清出来,谁家老人滑一跤,还不被人戳脊梁骨啊!”

不一会儿,十几个“黄马甲”都聚到村街,大家有说有笑,一起清扫积雪,很快就把一条条道路清了出来。

说起这身工作服,刘建平格外珍惜:“这是村里专门给贫困户找的营生,分片打扫村道,活不重,一年给2000多块,干不好哪行?”

今年刚过六十的刘建平,年轻时在外打工,没想到一场大病,让家里落下了饥荒。干不了重活,他只能回家侍弄5亩承包地,又赶上连年大旱,一亩麦子打不到100斤,刘建平一下子没了心气,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娟坦言,这样的人家不少。村里土地贫瘠,无霜期短,光板田里刨不出啥,种点小麦、土豆刚够糊口,有能耐的早出去打工了。2014年全村2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其中大多是缺手艺、因病致贫。

深度贫困村咋脱贫?专家把脉,这里发展传统农业没优势,但“风光”资源丰富,而且气候冷凉,没污染,也是生态养殖的好地方。扶贫政策精准落地,村里建起光伏发电,引入养殖企业,带动贫困户入股,发展起脱贫新产业。

产业很快见效,可是光靠“分红”能稳定脱贫吗?王文娟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还得让大伙儿心热起来,手动起来。”

借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东风,县里出台政策,设置村级保洁员、护林员、安全员等公益岗。贫困户自愿申请,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新活计。

一开始,刘建平对村里保洁有看法,“给贫困户发钱还要拐弯弯,图个啥?”“都是街坊四邻,你管人家扔垃圾,谁听啊?”

村干部一趟趟上门做工作:“老哥你看,咱有手有脚,躺倒吃救济还不让人笑话?”“工资直接打卡上,把心放肚子里吧。”“咱们村紧挨着草原,游人却绕道走,就嫌村里环境差,谁看着心里不别扭”……

渐渐地,刘建平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带头当上了保洁员。“咱庄稼人图踏实,靠双手挣钱,腰杆子才能硬起来。”他每天早上、下午各扫一次,没事就上街走走,捡捡菜叶子、塑料袋。“穿上黄马甲,心里装事儿了,负责的街面就是咱的脸面。”刘建平说。

村里美了,村民幸福指数高了。如今的马鞍架村,农房红砖白墙,新修的广场整洁干净。“哪能想到有这样的好光景。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刘建平一家摘掉了贫困帽,他掰着手指细数三大变化:头一桩是腰包,保洁员工资、产业分红,再加上养牛,去年全家收入15000多块;第二桩是住的,从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家里通了自来水,建了冲水厕,孩子回家过年不为“方便”发愁了;第三桩是看病,住院报销90%,万一得了大病还有保险和临时救助,再不担心因病返贫了。

决胜脱贫攻坚,在康保,2.2万多个公益岗活跃在村头巷尾。激发出内生动力,全县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8.8万人减少到1468人,贫困发生率由36.04%下降到0.69%。

今年啥打算?刘建平黝黑的脸上满满自信:“以前总觉得咱这年纪,没啥奔头。现在,咱靠双手干出好日子,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今年村里建养殖小区,他想再多养几头牛。另外,开春后打算把闲下的两间房拾掇出来,办个农家乐,“摘了贫困帽,咱还要奔小康哩!”(记者 王浩)

《人民日报》(2020年01月08日04版)

责编:秦雅楠、刘素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