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弹指一挥间。抚今追昔,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自信满怀。
半月谈持续推出30集理论宣讲微视频《理论达人讲解70年》,力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画面、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好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感天动地的辉煌成就、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
请看第30集微视频《从“有你的信”到“有你的快递”》
从“有你的信”到“有你的快递”
新中国成立70年,邮递业务从纯人力肩扛手提的“苦力活”,到自动化智能化运营的“人机协作”;从车马邮件都慢,到当日达、小时达……日益成为联通世界的方式,丰富生活的必需。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邮件,曾是异地的人们交流感情最重要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封平信从上海寄到北京大约三四天、到新疆要小半个月。邮递员往来于各家各户,穿梭于大山大河,靠着一辆自行车、一头驴,甚至是一双脚,送上往来的邮件、物品。
当时邮寄的效率不高,周期很长,邮寄范围也多是国内的城乡之间。上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相继开办国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与国内特快专递业务,业务全面铺开。
经常往来于香港与内地的一些商人,也开始挖掘这片“蓝海”。1993年,王卫带领6个人在广东顺德成立了顺丰速递。当时他们靠人背肩扛,往来于香港和内地之间。1996 年, 顺丰涉足国内快递市场,以顺德作为起点, 将自己的网络扩展到全国各地。
自此,中国民营快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9年,邮政法修改,从国家层面确认了民营快递的“合法身份”。
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全行业员工总数达300万人;快递企业日均服务达2.8亿人次,相当于每天5个人中有1人在使用快递服务,渗透到从城市到农村的每个角落。
“网邮之路”将乡村与城市联系得更加紧密,农民不仅在网上可以购买城市里的商品,还能把农村的土特产给卖出去。得底么村是一个位于云南西部的边远村,山区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特色农产品。邮政部门为他们开辟物流“绿色通道”,解决运输难题。黑山羊、土鸡等深山里的农特产品,通过邮政快递走出大山。
随着仓储能力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不断升级迭代,物流业面临的人工成本上升、如何打通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和绿色发展等问题也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介绍,至2018年,我国已有32万组智能快件箱投入运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加快运用。智能分拣技术、电子面单、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等技术装备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现如今,邮递不分“大小”,小到筷子、洗衣粉,大到洗衣机、电视机,啥都能在网上买;邮递也开始不分“远近”,国内外、城乡之间,你在哪儿,就能送到哪儿。同时,热带水果、生猛海鲜、冷链食品、异域商品……以前的稀罕物,如今走入寻常百姓家。
邮递业务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
70年,从邮递员喊“有你的信”到快递小哥喊“有你的快递”;从绿色邮筒到智能无人仓;从一个月的等待到隔日送达的惊喜,变化的背后是国民收入提高、路网建设完善、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也是新中国70年的伟大变迁。
责编:秦雅楠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