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饲养的牛群肥壮,点缀着这边美丽的草原。牧民群众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合作社逐渐壮大……”一首《牧民之家》唱出了东萨拉嘎查牧民们的心声。
带领当地牧民们养牛致富的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吴云波。他成立的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2014年1月9日注册,截止2018年12月末,合作社总资产达到4300万元,五年共分红412.5万元,嘎查农牧民人均增收4000元。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吴云波
“我们的初心就是抱团致富”
“我是牧民家的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牛。养牛既可以喝牛奶,长大了还可以卖掉,使钱。牛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家里的经济来源。”1979年出生的吴云波,从小对牛就有着特殊的偏爱。“现在,我眼中的牛,就是能够给牧民们增收的一个点。”
吴云波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原来的东萨拉嘎是一个农牧结合、养牛为主的村。耕地是十年九旱,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牧业是传统养牧,村民的收入非常不稳定。”据了解,东萨拉嘎查位于苏木政府所在地东北20公里,全村234户,总人口1072人,其中低保户79户121人,五保户4人,残疾人38人,贫困户77户,225人。
2009年,村民集体推选吴云波当了村主任,3年后他又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当上村干部以后,我就感觉到提高村民收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后来,我在党校学习了经济类专业,加上党委班子成员开会反复讨论,我们决定走一条合作化的道路。”
农村合作社是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我们的初心就是抱团致富。”吴云波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讲解,“牧民加入合作社,首先是对领头人的信任,其次大家也看到了农业价格不稳定,收入也不会稳定。只有整合土地、人力、资金等资源,走合作化道路,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
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牧民”模式成立的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1月9日注册,初步启动资金为550万元。全嘎查234户中207户以现金、耕地和牛入股的形式入股,实行自愿入股和退股的“股份制合作社”,入股率90%以上。“无论是多入还是少入,信任很重要。到现在为止,没有人撤股。”吴云波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
目前,合作社集中养殖960头牛,(其中基础母牛380头,牛犊310头,架子牛270头)。订单式合作经营3200头牛。每头牛在养殖环节的利润为2400-3200元,架子牛采购到出栏,通过肉食品加工销售环节,提高牛肉产品的经济效益,按每头牛500斤出肉率计算。通过屠宰加工环节可提高利润8000-10000/每头。
图为养殖场牛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席田亮/摄
图为扎鲁特旗牧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董家朋/摄
“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走”
从扎鲁特旗政府驻地鲁北镇到东萨拉嘎查,由于交通不便、养殖规模不够,牛贩子都不愿意上门收牛。即使偶尔有人上门,价格也压得很低,村民们的生活一直没有大的起色。“玛拉沁艾力就是牧民之家的意思。牧民之家,大家的家。”吴云波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解释了合作社名字的由来。“一个产品要发展起来,需要有管理、财务、销售等各种人才,一家一户哪里有这么多人?合作社就不一样了,谁能做啥就做啥。你懂管理就干管理,你懂财务就做财务,你能当牛倌就当牛倌。”
资料显示,合作社现有178名社员、社员代表23人、理事会成员11人、监事会成员7人。民主推选方式设立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总经理1名,常务社员11名、职工58人。
截止2018年末,合作社养殖基地建筑面积占70亩,7座高标准牛舍8400平方米、简易牛舍7600平方米,2座饲草料库2200平方米,标准化青贮窑4500立方米,青饲料种植基地2000亩。吴云波说,“一开始有人说,我们的合作社不超过三年就会黄了。如今看来,我们没有倒下。”
自2015年以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在鲁北镇陆续创办了玛拉沁艾力餐饮有限公司和玛拉沁艾力牛排西餐店,实现了养殖育肥、屠宰、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一体化,实现食品可追溯,形成了安全、营养、健康的牛肉全产业链。现有6家直营店,呼和浩特市、烟台、宁波、长春、北京等地有多家加盟店。另外,合作社示范创立地方优势畜牧业品牌,以“饲草料种植+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销售(餐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开拓市场搭建“互联网+”网络电商平台。
“带领大家一起努力干好,就是我们的责任。如果现在我们什么都不敢做,留给下一代,这是不行的。当然,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吴云波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合作社让农牧民社员广泛参与合作社生产环节,就地转移就业劳动力46人。以产业带动间接就业165人。养殖环节劳动力就业保障每人年收入4万元以上,农牧民劳动力就业创造收入五年共1075万元。
图为扎鲁特旗景区蒙古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董家朋/摄
“我们脱贫之后还要振兴”
据了解,合作社2017年起累计每年投入精准扶贫资金55.6万元;帮扶贫困户132户(其中本嘎查77户,苏木其他嘎查村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使贫困户定期稳定脱贫。五年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及入伍青年40名,救助孤寡老人6人,扶持困难户建房7户等,累计扶持资金达到178000元。合作社先后获得全国就业扶贫示范基地、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治区专家服务基层试点基地等荣誉称号。
“去嘎查,路怎么走?我觉得,带着牧民去找致富路,这就是嘎查的路。”吴云波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如今牧民变股民,股民变工人。村民都有财产保险,用保险来兜底,保证他们不再返贫。工作有收入,分红有收入,人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合作社现流转入股土地面积为1300亩,合作社发展科尔沁黄牛主导产业中广大农牧民以现金、土地、牲畜、劳务入股成为股东,以股份分红的形式获得利益。形成财产性收益、劳务性收益、生产经营性收益。目前,村集体经济以草牧场,建设用地等入股合作方式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同时,发展地方特色主导科尔沁黄牛产业,全产业链对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精准扶贫等事业中发挥了保障作用。
吴云波表示,“人生步步是关键,需要走好每一步。我们脱贫之后还要振兴。乡村振兴,必须要有能人来动。”据了解,今年合作社要建设实现屠宰加工20000头肉牛及加工熟食制品1350吨的集肉牛屠宰及深加工为一体的生产基地,扩大养殖基地规模。同时,还要建设以畜牧产业观光、生态休闲、民俗文化、会议接待为主题的玛拉沁艾力生态民俗旅游区。“我们将来要用草原的美来致富。”吴云波对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希望,玛拉沁艾力能为农牧区致富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方法。”吴云波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未来我们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把品牌打好了,让更多农牧民受益。
责编:俞镜淇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