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至21日,我作为来自高校的专家代表,与来自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网站、地方网站的编辑记者等60余人一道,参加了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主办,光明网、江苏省委网信办承办的“乡村振兴在行动——走进江苏”主题线下活动。短短几天时间,我们先后走访了南通如皋的顾庄社区,泰州的宗林村、河横村、小杨村,常州的梅林村、殷村、仙姑村,镇江的唐陵村、西冯村和世业镇等十余个乡村和社区。这是我第一次连续走访如此之多的乡村,实实地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着乡村振兴路上红红火火的这片热土;用满怀期望的双眼,寻觅经济发达的江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的新鲜经验。
俗话说,眼见为实。几天的连续探访,虽然身体上略显疲倦,但走访的这些乡村,以鲜活生动的事实,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确实让人大开眼界、大涨见识,广大奋斗在基层第一线的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的智慧和创造,使探访的每一个人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难得的洗礼。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作为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上,依托当地特点和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其中蕴含的基本精神实质,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难得的经验。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没有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就失去经济的支撑。走访的这些乡村得以振兴的根本,在于发展起了一个具有本村特色、适合本村资源禀赋发展的产业。如皋顾庄花木盆景产业,家家栽种花木,户户蟠扎盆景,村子像个大花园,村民们一双双巧手把方寸盆景做成了致富的“摇钱树”; 镇江句容的唐陵村,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建设“绿色银行”,过去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访村”,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富裕村;常州的梅林村、镇江的西冯村,大力发展草坪产业,人人念着草业“致富经”,实现了草业富村、草坪富民的发展之路;泰州河横村的农业+旅游产业,小杨村依靠溱湖打造的“旅游+水产业”,通过家庭农场规模种植和创意农业发展示范园的现代农业形式,配以田间人行步道、自行车绿道、骑行驿站的基础设施,形成田园风光观光游览线,发展乡村旅游业。探访的这些乡村,以“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编织出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华丽锐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家家住上了宽敞漂亮的别墅,人人生活在浓浓诗意风情的江南水乡之中。
二是乡村带头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雁飞千里靠头雁”,乡村振兴不振兴,带头人是关键。探访的这些乡村,大多数缺少资源,过去村民大多依靠种田为生,年轻人出外打工,没有产业支撑,村民生活贫困,人心涣散,一盘散沙,越散越穷。穷则思变,在关键时刻,一些有担当、有情怀的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放弃自己小家的利益,担起振兴乡村、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大担子。顾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松辉、殷村的党委书记陈礼斌、唐陵村党委书记刘树安、西冯村“吴仁宝式”的优秀村书记李治顺等,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担任村里带头人以前,都是依靠聪明才智和胆量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富起来以后没有忘记尚未富起来的乡亲们,响应党中央号召,毫不迟疑地回到村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引进资源,创造产业,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将过去的落后村、贫困村、“北大荒”,转变为富裕村、文明村、江南好风光。
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标志。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乡村由于大多数地方仍然处于小生产状态,生活相对分散,因为宅基地、婆媳关系、邻里纠纷等引发的家长里短的矛盾特别多,因此,加强以乡风文明、家风家训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灵魂。探访的这些乡村,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建立起了“村规民约”,“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典型”“身边好人”等上了墙、挂了榜,村里都开设了图书室、阅览室、老人活动室、儿童科普乐园、体育健身广场等文化设施,并且定时开展促进乡风文明的评比活动。宗林村常年开展“四进农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美德善行榜”“最美庭院”的活动,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爱岗敬业等乡风家风,释放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正能量。探访的这些乡村都注重深度挖掘本地的文化精髓、历史名人资源和新四军在这些地区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乡风文明建设素材,再辅之以离退休在村的老书记、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文艺文体工作者等“五老乡贤”在村里的风习教化作用,以及在外创业、读书的一批年轻人的示范作用,使乡村的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即使是一些留在乡村的老年人也亲身感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好处和实惠,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不竭的内生动力,乡情亲情和乐融融,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保障了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同样,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坚强有力的组织堡垒的形成,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探访乡村的振兴,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作保障,都打造“乡村振兴+党建”品牌。建立了党员示范基地、产业党建示范区,开展党员“帮带致富”先锋行活动,开设了党员活动室、党代表工作室。顾庄社区党员的家门上都挂着“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的牌子;泰州小杨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泰州河横村的“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常州梅林村党员与农户建立的“结对子”;镇江唐陵村的“村社合一党建模式”;西冯村的“党员头雁”模式;镇江四业镇的“党员示范岗”模式。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有党员的声音和身影,哪里困难党员上,哪里艰苦跟我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次活动,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近距离接触到“一村一落皆是景、美丽乡村入画来”的乡村的富裕和美丽,真实体验到“看得见田、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意蕴。当我们行走在这些已经富裕起来的乡村中,看到“生活在绿意浓浓的环境中、过着诗意一般日子”的村民们脸上绽开的笑容,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迷恋在这块到处涌动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热土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将会结出更多绚丽多彩的果实,一个个振兴的乡村也将直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任伍)
责编:俞镜淇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