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背对长安街,指挥1300人演奏56首乐曲,一秒不差!

2019-10-28 13:31:25来源:央视网
字号:

《钢铁洪流进行曲》

演绎铁甲战车的隆隆行进

《东风浩荡进行曲》

诠释大国重器的使命与威严

《冲上云霄》

与战机呼啸临空相得益彰……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

联合军乐团为全世界呈现了完美的视听盛宴

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乐曲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大雨中演奏一小时

他坚持“慈不掌兵”

最早入场、最后退场,由1300余人组成的联合军乐团中的每一位队员,要在不喝水、不上厕所的前提下,持续站立4个小时。为了确保国庆当天万无一失,即使是在40多度的炎热夏季,训练也在一如既往地进行。

70周年国庆大典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 张海峰:训练当中,一个女兵直接晕倒,把嘴磕在鼓上,缝了六七针。我当时跟他们说“十一”当天如果晕倒,任何人不准扶。一个人倒下,其他人一扶等于三个人倒下,从上面一看就是一圈倒下了。

“慈不掌兵”,我的目标就是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倒。七八月份特别热,指挥过程中我就看着一会儿倒下一个,一会儿蹲下一个,一会儿趴那一个。我直接把墨镜戴上了,我的眼泪下来了,但是训练不能停。

阅兵就是战场,乐器就是武器。

在张海峰看来,无论怎样恶劣的条件,联合军乐团都要能经受得住考验。集训期间的一场大雨,给了张海峰答案。

70周年国庆大典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 张海峰:整个联合军乐团1300人纹丝不动 ,一个小时全淋透了。这就证明我这支部队下大雨演奏也是可以的。如果“十一”当天下大雨我不怕,部队完全没问题。

观察员、电子节拍器

阅兵旋律不能差一拍一秒

10月1日上午9时57分,联合军乐团奏响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第一首欢迎进行曲,时间点分秒不差。而此时,张海峰作为总指挥正背对着长安街。

此前,为了准确掌握演奏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联合军乐团在天安门广场设置了四个点位,共八名观察员。

70周年国庆大典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 张海峰:一个点位两个人,双保险。每个发令员拿对讲机还拿一面旗子,万一对讲机故障,马上旗子开始摇。我的对讲机就放在我的脚下,旁边还有两个工作人员戴耳机。当我听不见的时候,他会下手势。

为了让节奏精确到分秒不差,张海峰总结“九三”阅兵的经验,在指挥中使用了电子节拍器。

70周年国庆大典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 张海峰:作为一个指挥,不可能几个小时一秒不差,电子节拍器的好处就在于它永远特准,永远一秒不差。电子节拍器就放在总指挥前面的台子上,总指挥能看到。

有两个换节拍器的女兵,她们要把乐曲顺序背下来。我当时跟她们说,你们可别换错了,你们要换错了全乱套了。

三个80后、一个90后

阅兵热搜乐曲由他们打造

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针对不同受阅方阵的军兵种特色气质,结合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为受阅方阵量身定制了12首阅兵乐曲。

在庆祝活动结束后,它们成为了网友热搜的乐曲。而整个阅兵曲跟群游曲的创作和创编任务,其实是由三个80后和一个90后承担的。

70周年国庆大典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 张海峰:当时我给他们规定每人写三首作品,要求一定要进行重大改变。什么改变呢?速度的改变。装甲部队速度是慢下来的,空中梯队是快的。

写完我们试奏,在电脑上把“九三”阅兵的画面全都给放出来。试哪个音乐能够吻合我们武器装备的气质。比如,《东风浩荡进行曲》就是东风导弹的感觉,《冲上云霄》就是空中梯队的感觉。

五次阅兵任务

35年前曾在阅兵现场泣不成声

张海峰是70周年国庆大典联合军乐团的团长兼总指挥,这是他执行的第五次阅兵任务。1984年,16岁的他作为联合军乐团第三排的一名乐手,首次参加国庆阅兵。

70周年国庆大典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 张海峰:当时太激动了,第一次看见检阅车从金水桥一露头的时候,正好正对着我。我当时16岁不到,哗哗哭,泣不成声。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怎么也不会想到35年后我能站在总指挥台上。

五次执行阅兵任务,张海峰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人。谈到此次执行阅兵任务,张海峰的感受一个是累,还有一个就是精彩。

对张海峰来说,这个精彩不仅是联合军乐团呈现的完美视听盛宴,还有对祖国越来越强大的强烈感受。他说:作为一个军人挺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更自豪。

责编:秦雅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