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面具

2019-10-23 10:49:28来源:党建网
字号:

【导语】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主题教育重要内容,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正确的历史观正本清源、去伪存真。为揭露和分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新的表现和危害本质,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新中国史的歪曲、丑化和污蔑的精致“画皮”,我们组织了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系列评论文章,以廓清迷障,肃清危害。今天刊发系列评论文章之四,敬请关注。

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面具

特约评论员 任晓山

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滓泛起,如幽灵徘徊、若暗流涌动、似浊浪排空、像病毒肆虐,极尽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之能事。这股思潮通过歪曲、诋毁、否定党史、国史、革命史和军史,企图从历史依据上釜底抽薪、挖根断源,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产生怀疑和动摇,从而搞乱思想、搞乱人心,销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唯心史观,其突出表现为:一是好人不好。历史虚无主义肆意贬低、丑化党和人民的领袖,全盘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和人格力量,对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或污蔑诽谤、或调侃戏弄,妄图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二是坏人不坏。对历史上那些“逆势而上”甚至恶贯满盈的历史罪人,历史虚无主义则往往有意渲染、美化,公然为已有定论的反面历史人物翻案,为反动头目叫屈,为投敌叛国分子张目,为殖民统治者正名。三是夸大失误。历史虚无主义常常把支流作为主流,把局部说成整体,夸大领袖人物的错误来虚无、丑化党的领袖,夸大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中的曲折或失误来虚无、诋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偏概全,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否定历史规律,篡改历史结论。四是碎片拼贴。历史虚无主义以碎片化历史细节“否定”历史规律或“还原”历史整体,将完整的历史分割成零散的历史碎片,流连忘返于边边角角,津津乐道于传说演义,纠缠不休于细枝末节,根据预设立场剪裁拼贴,用小细节小故事小情节代替大历史大趋势大走向。

历史是复杂的、厚重的,正如有人所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而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往往进行主观化猜测、简单化处理,披上新潮的理论外衣,采取迂回隐蔽的策略兜售其错误观点,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渗透性,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具有更大的迷惑性和毒害性。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齐之无盐,善美者不能掩其丑。”我们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与危害,看到虚假性是其本质、片面性是其表现、欺骗性是其手段。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首先就要戳穿它精致的“画皮”和骗人的“道具”,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细心观望它乱花迷眼、浮云遮眼的欺骗手段。

以重评重写为幌子。历史虚无主义不尊重历史,违背实事求是原则,对历史事实只有哗众取宠之心,而无实事求是之意。在手法上经常以“还原历史真相”和“起底真实历史”的名义,否定党史、军史和国史的主流和本质。他们常常标榜“价值中立”,提出“重新评价”或“重写历史”,尽力挖掘和渲染与人们所熟知的正统主流不一样的“历史细节”,热衷于做翻案文章、搞历史亵渎,肆意否定党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史,否定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切进步事物和正面人物,替中国近代反动统治阶级翻案洗白。“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搞所谓重评重写,目的就是要把好的说成是坏的、坏的说成是好的。但谎言和谬论,重复一千遍也成不了真理。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

以学术面貌为外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热衷于给自己披上“学术研究”的外衣,有的打着“学术创新”的旗号,反思已有定论,诘疑既成共识,挑战正统说法。有的将各种观点打扮成“学术创新的结果”,意在通过“学术”身份拥有政治上的合法性,获取话语空间。有的以“学术自由”的名义,突破意识形态监管,说白道绿、肆意传播,甚至巧妙攻击主流意识形态。天下治乱系学风。“学风不正,妖孽横行,则天下危。”历史虚无主义虽然经常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粉墨登场,其实是彻头彻尾、地地道道的伪科学,其所反映的也不只是历史问题或文化问题,而是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政治意图,是居心叵测、包藏祸心,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以臆想推测为根据。历史虚无主义擅长“质疑”“虚无”“解构”,尤其习惯以主观情感、想象发挥或者观念先行来假设、编造历史,或抓住某个、某些历史琐碎材料以偏概全,搞“艺术加工”“合理想象”,用“文学手法再现”历史;或根据孤证、伪证来推断得出某个结论,根据一些偶然性因素臆想历史发展的某种可能;或仅凭一些表面的历史事实就大胆立论、作出结论,更有甚者以主观恶意杜撰臆想历史真实,把历史当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虚无主义用这种所谓“人之常情”“世之常理”来臆想推测历史事实,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历史有其内在规律,虽然也有不测风云形成的偶然,但更多的是人心向背所造就的必然。偶然因素之于历史发展,就好比鸡鸣与天亮,“有鸡叫天要明,没鸡叫天也明”。

娱乐文化为面具。近年来,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的转向趋势,常常以娱乐性文化活动为手段,以“恶搞”“笑料”为包装,刻意迎合一些人的娱乐化需求,把历史变成商业价值的工具和低俗庸俗媚俗的玩物,通过对经典作品、英雄烈士、重要历史事件等颠覆重构来制造“笑点”“笑料”,戏谑经典、抹黑英雄,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企图在轻松搞笑、不知不觉中搅乱人们的历史认知,消解人们的理想信念。历史虚无主义以娱乐化方式对待历史,表面上看,是宣泄,是煽情,是找乐子,究其根本,则是“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妄图制造“诗比历史更真实”的混乱。

以言论自由为旗号。历史虚无主义经常以“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为旗号,强调言者无罪,以自己喜好爱恶来指点人物、评论历史,以轻佻的态度谩议历史甚至戏说历史,随意臧否乃至訾议历史人物;强调“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动辄以“我认为”“我的看法是”为借口,使正统的历史、公认的历史经过一番“个人思考”而“变相”“变调”,通过一阵“枝分缕解”而“变色”“变味”。历史虚无主义还常常与其他错误思潮相互勾连,沆瀣一气,互为策应,比如以“自由主义”为庇护,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恶意攻击,借助噱头恶意炒作,渲染主流意识形态“压制言论思想自由”,从而使自己获得某种道义上的优势和舆论方面的同情。必须指出的是,言论自由不等于口无遮拦,不等于信口雌黄,自由从来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历史虚无主义宣称主流思想舆论“压制言论思想自由”,这像极了黑格尔在《谁在抽象思维》中提到的贩卖臭鸡蛋的小贩,他“完全不提臭鸡蛋而从头到脚编排顾客的不是。”

以西方评判为标准。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思想上臣服于“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把中华文化视为专制、落后、野蛮、非理性,美化西方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将其说成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和“人类文明主流”的“普世价值”,把西方理论作为至高无上的真理,把西方价值观作为一切问题的评判标准,把西方理论作为解释中国问题的唯一尺子,于是乎就出现了诸如“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革命不如改良、苏联不如沙俄、新中国不如民国等奇谈怪论和不经之谈。历史虚无主义言必称希腊、贤必举欧美,“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用西方思想理论、制度模式、价值观念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进行格式化处理、颠覆性翻盘,妄想除掉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自信和自豪,是典型的崇洋媚外“孙子战略”。

以网络传播为重点。网络平台特别是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兴传播媒体的多样性、快捷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其散播错误思想观点的重要落脚点。网络空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存在更大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它们往往不以系统化、理论化的姿态呈现,而是暗藏于碎片化的网络话语、喧嚣于网络舆论之中,以“时尚”的网络文化面貌出现,对青少年的毒害极深。有人说:“互联网是历史上存在的最接近无政府主义的东西。”历史虚无主义抓住互联网的技术特性,企图把网络变成其兜售错误思想的“温床”“跑马场”,成为它有效快速传播的“翅膀”“直通车”,但网络绝不是法外之地,必须高扬价值理性,筑牢法治之堤。

历史是现实的眼睛。历史的发展通常是“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正如恩格斯说过的:“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对它的危害、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对它的伪装、我们眼睛要特别明亮,对它的批驳、我们态度要特别坚决,对它的斗争、我们行动要特别自觉,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责编:秦雅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