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伟大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指导,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联合推出“国史讲堂”系列理论视频,梳理70年来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阐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敬请关注。
本期嘉宾简介:
冯仲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精彩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也步入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可以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70年一路走来,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展望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大道上砥砺奋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清晰的阐述,这两个构建告诉我们,第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于民族复兴,要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第二,要促进人类进步。这既是为中国特色外交提出的总目标,也是为我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的总任务,同时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面临的总方向。
·我们周边外交的理念,十八大以后新提出来的,四个字:亲、诚、惠、容。什么叫亲、诚、惠、容?我们怎么理解呢?惠,指的是经济利益,经济好处。我们加了一个亲、诚,放在利益之前,再加上容,包容、容纳,说明我们在周边外交中,不能仅仅考虑经济上的好处,来拉近关系,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
·回首新中国70年历程,国际风云激荡,中国外交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今天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总结新中国外交70年的时候,展望未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任重道远,砥砺前行,我们相信,也期待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点击图片观看讲座完整版
讲座实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外交也走过了70个年头,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70年前,1949年,中国以独立自主的新面貌开启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后,我们以新面貌主动参与世界,中外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也步入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可以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70年一路走来,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展望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大道上砥砺奋进。
苏联在新中国成立第二天就宣布承认新中国,根据当时国际冷战局势,新中国决定采取“一边倒”外交战略,与苏联结盟。到70年代,中国外交开始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和变化,这里面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方面,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访华,美国对华战略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中美关系改善,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说带动了整个中国和西方国家总体的一个改善,这是一个情况。
另一个情况,我们国内发生了很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国内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国内的变化、国际上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开放时期。与此同时,中国外交翻开了新的绚丽的篇章,这就是全方位外交到来。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推动中国外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外交确定了新的目标,什么样的目标呢?营造有利于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外交要服务于我国国内的建设,外交手段也相应进行了创新改变,放弃了过去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经济合作成为外交工作的重点。在这种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全方位的格局。为什么叫全方位呢?全方位外交可以概括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你看这里面用关键、首要、基础,从这些思路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外交是全覆盖的,所有的国家都重要。在此期间,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外交有力地支持了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在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包括商品的进出口等各个方面。
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的发展、外交,一度曾面临很严重的考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的战略定力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一方面,国内的改革开放不动摇、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外交上,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思想,扭转了困难的局面,恢复了我们和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的关系,维持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可以说中国渡过了难关,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国内国际新形势、新变化,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明确提出了我们要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提法。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一次提出来。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新的理念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要注意到,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大国外交,一个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像有些人刚开始认为我们的大国外交,就是针对大国的外交,而是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外交要体现我们大国的样子,我觉得这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们经济快速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是一个事实。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2010年,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中国就必须要有大国外交的意识,我们的外交要有大国的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清晰的阐述,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这两个构建对于中国外交至关重要。
这两个构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第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于民族复兴,要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第二,我们要促进人类进步,这可以说既是为中国特色外交提出的总目标,也是为我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的总任务,同时也是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面临的一个总的方向。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国内上、国际上理解认识中国外交特别是大国特色外交的一个钥匙。
什么叫新型国际关系呢?我们倡导的、推动的新型国际关系有三重含义,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十九大报告里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对新型国际关系有一个解释,这三个关键词就是要表明我们要摒弃产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优良传统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型国际关系。
还有一个构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里面有五个关键词,这五个关键词就是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十九大报告提出五个“要”:“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这五个“要”是针对前面提的五个关键词,我们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讲这五个情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来共同努力。联合国在2017年2月10日将这一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同年3月17日,将这个理念写入安理会决议,3月23日又将这个理念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下面我讲一讲中国外交的重点,70年来,大国外交一直是我们的重点。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国,主要是指美国、俄罗斯、欧洲新型大国,一般我们说大国关系,首先想到的就是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还有中国和印度、巴西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欧洲不是一个国家,但是通过战后70余年的区域联合和国家之间紧密的一体化合作,建立了欧盟,欧洲联盟,实际上已经成为多极化世界的一极。中欧关系其实是两个层面,包括中国和欧盟成员国的关系,中国与法国、德国,也包括中国和欧盟层面的关系。
在我们中国的大国外交中,中美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今天的中美关系实际上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直到1979年,新中国成立30年的时候,中美才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加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主动提出愿意和美国一道发展一种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实际上最早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主要还是针对的中美关系的。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加利福尼亚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用几个词概括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实际上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超过分歧,所以说,美国需要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要放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过时的观点、观念。中美建交40年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说中美两国可以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可以建立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不仅使两国,中美两国受益,也会使世界各国人民受益。我认为今后中国对美外交需要力争两国关系以协商、合作、稳定为基调,能够继续向前发展。
我下面主要来谈一谈中俄关系。说到俄罗斯,俄罗斯对我们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俄罗斯既是我们的大国,又是我们的邻国,而且是我们中国最大的邻国,俄罗斯对中国是有特殊含义的。2013年,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俄罗斯,反映了俄罗斯的重要地位。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且参加了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这是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第八次访问俄罗斯,过去的六年里,中俄两国元首会晤近30次,反映了当前中俄关系的紧密程度,也反映了俄罗斯在中国外交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外交70周年,中国和俄罗斯也在庆祝建交7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6月5日访俄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大剧院共同出席了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
苏联解体以后,中俄关系的发展一直还是比较顺利的,合作水平越来越高。目前的中俄关系可以说就是我们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典范,是睦邻相处、合作共赢。我跟大家讲,我们冷战结束以后,中俄关系进行了六次定位,一次一次定位都在提高。第一次就是1992年12月,中俄签署了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这个声明宣布中俄互相视为友好国家。第二次是1994年9月,中俄宣布结成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又提到建设性伙伴关系。第三次是1996年,我们建立了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这是独一无二的。第四次就是2011年,中俄两国一致同意在“伙伴关系”前面加上“全面”两个字。第五次是2014年,中俄签署了《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这里面又加了“新阶段”。第六次定位是今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份声明,并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关系处于不断提质升级的过程中,定位越来越高,合作的含金量越来越大。我们两国不仅战略合作在提升,经贸合作也在扩大、深化。自2010年开始,连续九年中国保持了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能源合作这方面首先是份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一个领域。到2018年底,实际上俄罗斯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我们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下面我们看看中欧关系。中欧关系方面,我们提出和欧盟要构筑四大伙伴关系。我们中国对欧外交,主要是以经贸合作。我们当时看改革开放40年的中欧关系,注意到把中欧紧紧地吸引在一起的主要是市场、投资、技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欧洲一体化的扩大深化,中国和欧洲实际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互经济依赖越来越深。自2004年以来,连续15年,欧盟是我们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我们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一点双方是高度重视,近年来我们看到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访问欧洲的频率非常高,欧方领导人访问中国也十分频繁。举个例子,德国总理默克尔总理从2005年上台到现在几乎每年都要访问中国。中欧关系总体上一直是经贸为主,而且一直平稳地发展。这个情况目前有点改变,双方都有强烈的意愿要扩大合作,不仅仅在经贸领域,要扩大到全球治理等领域,一方面就是我们中国的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在增大,欧洲自从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来,它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受到削弱,所以,双方均有意加强国际合作,均有加强国际合作的需求。
2014年3月份,习近平主席在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欧期间提出,中国和欧洲应该打造四大合作伙伴关系,就是和平、增长、改革、文明,支持国际自由贸易,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在维护伊朗核协定等等方面我们是有共同立场。欧盟对华关系最大的不满意,一个是贸易逆差,还有一个是要求中方对欧洲企业开放服务业市场。我觉得只要双方加强战略交流,增大互信,中欧关系能够保持总体稳定发展势头。
前面我讲了讲大国外交、大国关系。下面我们看看周边外交。说到周边外交,我觉得中国对周边外交近年来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召集的一次会议,讨论周边外交。这次会议被大家称为中国周边外交顶层设计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个重要性是空前的,怎么搞周边外交呢?这方面我们提出了一套比较清晰的理念,而且积极地进取,去实践这些理念。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这是我们周边外交的原则。我们周边外交的理念,十八大以后新提出来的,四个字:亲、诚、惠、容。什么叫亲、诚、惠、容?我们怎么理解呢?惠,指的是经济利益,经济好处。但是我们加了一个亲、诚,放在利益之前,再加上容,包容、容纳,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在周边外交中,不能仅仅考虑经济上的好处,来拉近关系。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我们周边外交还有“一带一路”,我的看法就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在周边,开始于周边,重点在周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有六年了,已经成为我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抓手。所以,“一带一路”始于周边,重点也在周边。“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国家访问时提出来的。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一个月以后,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出我们要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前面讲的“带”,后面讲的“路”,“一带一路”就这样提出来了。
“一带一路”是我们中国提出来的,但它属于周边,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可以说是近几年我们中国外交花的心血最大的一个事件。这项倡议从2013年提出以来,中国政府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大量精细复杂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工作。“一带一路”的要义,我们概括叫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必须五大通。为此我们设立了丝路基金,建立了亚投行。特别是和国际上相关国家、地区组织展开了密集的沟通交流,讲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想法。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圆桌峰会等活动。两年之后,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达成了很多重要共识,比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我们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新的理念。
在我们周边外交中,我们还提出实践新的安全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互信特别重要。2014年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在这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新的亚洲安全观,这个亚洲安全观讲的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什么叫共同呢?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综合,就是我们要把传统的安全,非传统安全威胁要统筹起来,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安全;合作,就是安全要通过合作来实现;可持续,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并重,安全发展一起,才能实现持久的安全。2016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提出了落实安全观的四点主张,第一,把握方向,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第二,夯实基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第三,互谅互让,坚持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第四,循序渐进,探讨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安全架构。
回首新中国70年历程,国际风云激荡,中国外交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今天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总结新中国外交70年的时候,展望未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任重道远,砥砺前行,我们相信,也期待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责编:俞镜淇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