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赤峰10月17日电(记者王鑫)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素有“北京后花园”之称,也是祖国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林区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这么大范围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纪念馆(中国网记者王鑫摄)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其实赤峰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起步可以追溯到新中国建立初期。说到这里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传奇人物——根登。根登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牧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1952年领导创办全旗第一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1957年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这样杰出并且传奇的书记背后,虽说有说不完的故事,但是,今天令记者们感叹的,是早在六十多年前,他就超前的意识到了综合治理沙漠的重要性。从1956年春开始,根登书记就带领牧民开始治沙,人工种草800亩,沙漠造林1000亩,将3000亩流动沙丘改造成为优良草牧场,并在沙地上栽植了枣树,葡萄,苹果等经济林,获得可观的收入,为了保障冬季牲畜的饲草料,他还首创了夏秋围封牧场的做法。数据虽然对比今天的成果不算亮眼,但那是六十多年前。
根登书记旧照(中国网记者王鑫摄)
这位传奇书记的初心和使命被继任者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正完美的诠释了十九大主题打头的那八个大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据当地人介绍,每一任书记上任的头等大事依然是治沙,一代代的坚持,一代代人的干,让阿什罕苏木从昔日的沙海变成今日的草原绿洲。因治沙成果显著,阿什罕苏木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受到了联合国的关注,有的国家慕名而来,到这里参现学习。
不仅是阿什罕苏木,翁牛特旗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翁牛特旗曾经沙化土地面积达727.4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0.8%,占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的25.5%,10个苏木乡镇、5个国营农牧场地处风沙区内,沙区人口约14万人。
阿什罕苏木从昔日沙海变成今日的草原绿洲(中国网记者王鑫摄)
为从根本上改变全旗脆弱的生态环境,2009年以来,翁牛特旗采取“以路治沙”、“以水治沙”等治理模式,先后开通了8条、218公里穿沙公路,全旗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78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5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5%,项目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5—15%增加到现在的30—70%,全旗土地沙化、退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需要脚踏实地去做的事情,今日的阿什罕苏木、翁牛特旗乃至赤峰市,都在用行动建设生态文明,相信只要坚守这份治沙初心,带给赤峰的将不仅仅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更重要的是筑起北疆绿色长城的骄傲与自豪。(王鑫)
责编:俞镜淇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