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山:有一种使命在催人奋进

2019-10-09 16:17:33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他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这是所有和王泽山接触过的人对他的最深刻的印象。

王泽山.jpg

王泽山  新华社发

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是我国的火炸药专家,中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被称作“火药王”。很难想象,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每年有一半时间守在条件艰苦的试验场,每天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用他的话说,“生活被科研幸福地包裹着”。

这个将火炸药研究融入一生的科研工作者,在其身后,满是沉甸甸的荣誉。他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三冠王”,曾获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又先后于1996年、2016年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上“梅开二度”。在很多人看来,王泽山完全可以功成身退,颐养天年。而他却认为,在火炸药领域,中国需要加深认识和亟待攻克的难题还很多,他要做的还很多。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面对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召唤,我义不容辞”……这些都是王泽山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他对事业的执着与热忱,令许多人动容。他曾说,只要是在工作,即使只是简单地吃盒饭喝白开水,也是一种幸福。

翻开王泽山的履历,其实这种透着家国情怀的使命与担当精神,从他的幼年时期,就已埋下了种子,并贯穿着他的一生。

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吉林,幼年时镌刻在他记忆里最深的就是“不做亡国奴”。当时,东北民众被强迫接受“伪满”教育,但他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经常悄悄地教育王泽山,“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目睹了日寇暴行,再加上父亲的谆谆教诲,让王泽山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颗报国的种子。“我深深感受到,没有国防力量的国家是弱小的、没有话语权的。”

带着这样的信念,1954年,王泽山毅然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他是班上唯一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当别人问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冷门专业,他很认真地回答:“这个专业是国家设的,国家的需要就应该有人去做。”

这个带着热血的选择,拉开王泽山与火炸药相伴一“甲子”的序幕。他坚信:专业无所谓冷热,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芒四射。时光不负情深,在这个冷门的领域,王泽山迎来了自己科学研究的“大爆发”。

20世纪60年代,他将计算机技术、诺模图设计原理引入中国火药学体系,随后又提出“火炮内弹道压力平台”的概念和“弹道性能与装药潜能”的理论。80年代,他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难关,90年代,他又成功利用燃料的补偿效应发明出低温感含能材料,这两项创新发明,分别获得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彼时已荣誉满身的王泽山,始终未停止奋斗的步伐,很快又向另一个国际难题发起挑战。在退休之后的20年间,王泽山利用自己另辟蹊径创立的装药新技术和相应的发射药装药理论,研发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该项技术也获得了2015年国防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和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研究,各种辛苦不言而喻。他的夫人清楚地记得,很多时候家里一天只开两顿饭,因为王泽山经常晚上搞研究到次日凌晨两三点,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

去年,王泽山又摘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又被评为“最美奋斗者”。有人劝他可以好好歇歇了,他笑着表示,自己早已是个科研重度“成瘾者”,如果放下了科研,无异于是一种折磨。“趁着现在精力还算充沛,多为国家的火炸药研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走下领奖台,王泽山又一头扎进野外试验基地。目前,瞄准无烟火药新工艺的目标,王泽山带领团队再次向着火炸药领域又一项重大难题发起了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治学60余年,王泽山团队还走出了超过90名博士研究生,不少人活跃在院校、企业和研究所兵器研究前沿,成为新一代国防科技领军人才。

“为个人的生活是渺小的。”时光回溯到1961年,王泽山在其入党申请材料中这样虔诚地写到。以身许国、一辈子献身于科研的王泽山,正以“永远不知疲倦”的忘我姿态,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大写人生。(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通讯员 许应田)

《光明日报》(2019年10月09日04版)

责编:秦雅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