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火使者方铭璐在运送圣火火种。 郑文达 摄
92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火种源自于此。
92年后,世界军人运动会的火种取自于此。
火种在南昌点燃,是历史选择。
“创军人荣耀、筑世界和平”。古往今来,为着同一个愿景,人们相聚于南昌。一如军运会火炬的顶部造型,“和平、发展、友谊”,三团火焰紧靠相融。
军运会火炬传递仪式现场。郑文达 摄
2019年8月1日,人民军队的92岁生日。
这一天,是退役军人周文从曾经守卫过的边防线回来的第一天,从满洲里国门赶往火炬传递的第一站,他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分享家乡的荣耀。
这一天,是井冈山人武部的老兵曾润洲和战友们一起传递火炬的日子,作为我军成立最早的“红军武装部”的接班人,他们带来了红色井冈的星星之火,让火焰更加耀眼。
这一天,也是军运会志愿者、人民教师王芳的55岁生日。伴着初升的朝阳,她和志愿者们一早来到八一广场,翘首盼望着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圣火火种采集和火炬传递启动仪式的举行。
采火仪式现场设置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革命旧址前,圣火采集使者方铭璐手握采火棒在采火盆前站立,约10秒后,火种成功点燃。
穿越跃动的火光,方铭璐看到曾祖父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祖国》中的希冀已经成真——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这来自人民军队诞生地的火种,点燃了安放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的圣火盆,随后由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曼比·科伊塔点燃第一支火炬。
在这军旗升起的地方,熊熊燃烧的圣火背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形如军刺,落地成碑。
“共享友谊、同筑和平”——本届军运会主题凝聚了穿越时空的力量,也照亮了世界各国军人的期待。
军运会执行委员会主任杨剑点燃圣火盆。郑文达 摄
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曼比·科伊塔在火炬传递仪式现场点燃第一支火炬。郑文达 摄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从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曼比·科伊塔手中接过火炬。 夏一军 摄
英雄城,第一棒!
作为军运会火炬传递的第一站,南昌最鲜明的特质就是——“八一”。
八一学校、八一大桥、八一大道、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以“八一”命名的单位近200家,“八一”成为“英雄城”一个特殊的符号,深深根植于这片热土。每一个人,都充盈着向历史致敬的热情;每一条街,都书写着对铁血军魂的追忆。
在南昌工作了16年,江西省劳动模范、公交车司机陈军依然记得第一眼看见八一广场的样子——“四周都是草坪,最高的百货大楼也才4、5层高。”
面对“劳动模范”这项荣誉,已经41岁的陈军仍觉“受之有愧”——“我们就像是城市的动脉,很多人需要我们保障出行。”
诚然,“八一”也如血脉一样滋养着南昌城,让每一次跳动都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能成为火炬手,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将努力当好八一军旗的擎旗手!为新时代国防动员事业做出不懈努力!”南昌市西湖区人武部政治委员胡洪武告诉记者。
8岁的彭冠玉是个十足的“小军迷”,常听妈妈讲述爷爷当炮兵、上战场杀敌的英勇故事,他的梦想也从想开吊机转为想开挖土机,最后想了想,“还是开坦克吧!”
“八一”,让梦想不再遥远。今天,妈妈带着小冠玉来到纪念馆中,看看那些以前只能在军旅剧中看到的枪支、武器,也听听发生在南昌城中的英雄故事。
梦想的火种,在心中越燃越亮。
78天后,渴望站上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最高领奖台上的运动健儿,将会用拼搏续写人民军队的崭新传奇。
初心,不曾改变。
这火种,是希望,是未来,更是传奇。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将火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彭勃。夏一军 摄
火炬手交接火炬。 夏一军 摄
南昌市西湖区人武部政委、火炬手胡洪武在火炬传递活动中。夏一军 摄
1000米,20棒火炬。
不断冲击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中国篮球标志性人物——王治郅,在军运会火炬传递的路上,每一米,他都想跑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赛场上的速度与激情,此刻都化为踩下的每一个稳健步伐。
走得稳,才能行得远。
一路走来,中国军人在历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取得了13金、30金、31金、38金、37金和32金的优异成绩。我军体育健儿用辉煌的战绩、无悔的拼搏,生动诠释着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军魂!
当王治郅高举火炬跑过志愿者刘毅雄的身旁,这位站在烈日下的17岁在校生不由得将手中的旗杆握得更紧。望着飘扬在头顶的五星红旗,刘毅雄也想着有一日能“为国出征”,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最高领奖台上。
2019年10月18日,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军人将齐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2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精彩角逐。
犹记得,那年那天,共产党人汇聚南昌,诞生了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转眼间,今日今时,世界目光聚焦南昌,点燃了军运会“和平荣光”火炬。
八月一日,火种从这里点燃。
中国军队,从这里走向世界。
火炬手王治郅在火炬传递活动中。郑文达 摄
八一广场。 夏一军 摄
责编:陈亚楠
赞
踩
路过